半岛平台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对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典型经验作法给予通报表扬的函》,对全国31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经验做法予以表扬和推广,南平市系全省唯一上榜城市。通报充分肯定南平市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形成了巡河交水优“水质”、精细管控提“气质”、系统治理强生态等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
生态是南平的靓丽名片,也是南平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底气。近年来,南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施策,全力做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南平篇章。全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数量均位居全省第1;南平市实现全域主要流域国控断面Ⅱ类水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连续9年居全省第1。
“上下游交水检测时间要同步、数据要精准,从时间和空间维度都要织密水检测‘最小网格’,尽可能让‘村村交水’交得有序、交得放心。”日前,建阳区麻阳溪流域莒口镇湖桥村段与上游书坊乡钱塘村段在交水过程中,出现了上下游水质差异明显无法正常交水的问题。建阳区河长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经多方查验得知是因上下游检测时间不同步所致。
南平市河长办获悉后,对此类问题进行全市摸排,并将寻找到的“最优解”写入正在草拟的《南平市巡河交水工作导则(试行)》中,进一步明确:“在涉及交界处断面由于取水时间、取水地点等因素引起的水质争议时,下游乡镇、村应联合上游乡镇、村一同进行水质取水检测,县(市、区)河长办应派人实地监督取水检测过程,确保水质检测精准到位”。
这是去年南平市探索完善“上下游、左右岸、前后任一盘棋”跨区域跨流域协作治水新模式的一瞥。
2023年,南平市深化绿色发展机制创新,聚焦全域实现主要流域水质Ⅱ类以上目标,以南平境内的富屯溪流域和建溪流域为单元,建立两个跨区域跨流域协作区。由协作区内各县级河长按照下游至上游顺序,将巡河交水工作延伸至小流域、到乡镇(街道)、村,逐步实现乡乡交水、村村交水,构建起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的联防联控、区域共治新格局。
“巡河交水其实是一种自主体检、自主监测,通过上下游联动解决‘我家门前一条河’的问题。”南平市河长办副主任何宏表示,把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延伸到村与村交水管控,通过跨省域、市域、县域、乡域、村域联动,将水治理责任压到“神经末梢”,措施落到“最后一米”,“只有人人‘家门前的那条河’清澈了,才能有‘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机制创新,环境焕新。多年来,南平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打出了“水气土废”治理的组合拳,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半岛bob综合登入,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体检”,由生态环境局牵头,明确13个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从数字化、专业化、规范化、项目化、常态化、标准化“六化”方面着手,制定7大类63项生态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对可能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要素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半岛bob综合登入、监测分析,做到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快发现、快响应、快解决。
截至目前,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获取4169条前瞻性、预警性信息及5452条超标数据,及时掌握本地行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做到“治未病”,实现以最小环境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环保监管成效的目标。
在邵武市金塘工业园,两层楼高的架空式管廊引人注目,曾经深藏地下的排污管道,如今改为了明管,走上了“高架”。
“过去,由于管道老化、车辆碾压等原因,园区污水管道破裂、渗漏等现象时有发生。”邵武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科科长邱天介绍,金塘园区探索建立“源—网—厂—口—河”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2019年起在全省先行启动实施园区污水管道明管化及“一企一管”建设,投资1.42亿元,建设公共管廊8公里、“一企一管”11.36公里,实现了园区污水全收集、全覆盖。
此外,园区热电联产项目采用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备脱硫脱硝装置,通过管网对园区集中供热,每年可节约标煤3.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0吨,这些都源于南平市生态环境治理逐步向精细化整治、示范化提升的转变。
近年来,南平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严格落实《南平市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编制《全市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南平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等,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绿色底色。
——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过去一年,南平市稳步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共5653辆,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行业深度治理,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开展重点行业VOCs测管联动,排查涉VOCs企业71家,完成南平工业园区白炭黑—林产化工循环经济专业园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项目、邵武市经济开发区大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将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安装自动在线联网监控……如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市民的蓝天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蓝天白云’在朋友圈中刷屏。”“抬头望是醉人的‘天空蓝’,环顾看是怡人的‘生态绿’。”从城市公园到田间地头,天更蓝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切身感受。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南平市深入开展小流域专项整治,完成崇阳溪建设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三年规划编制,建阳麻阳溪获评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整治54个新增入河排污口,加快水电站清理整治,累计清退小水电站109座,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达标率99.74%。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深化“城市体检”,完成新建及改造城市污水管网100.1公里,开展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污水厂运行评估检查。45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完成整改,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着力打好净土保卫战。过去一年,南平完成49家矿区(尾矿库)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及72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现场排查及问题整治。深化光泽“无废城市”试点经验,启动编制南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高质量统筹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全市完成推广有机肥使用面积205.8万亩次、种植绿肥75.16万亩、秸秆还田162万亩。
“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2021年3月22日,习来闽考察,首站便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碧水丹山间的谆谆嘱托,言犹在耳。
近年来,南平不断创新探索,通过系统化施治、智慧化管理、协同化推进,汇智聚力守护良好生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清晨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温柔的夏风舒卷浮云,清脆的鸟语唤醒山林。武夷山国家公园星村管理站管护员周强一早就来到管护责任区,拿出专业的管护平板电脑,点开巡护APP,迈出当天的巡护脚步。几乎同时,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系统接收到了他的巡护信号。
“以前我们的监测数据是分散的,智慧平台则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汇聚所有的数据,打通不同的业务通道。”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智慧管理中心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GIS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监管,通过天上有卫星遥感、空中有无人机巡查、山上有视频监控、地上有护林人员巡护等手段,实现了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森林防火、智慧入园等要素的全天候半岛bob综合登入、全方位监测。
国家公园建设,不能沦为“生态孤岛”。为了凝聚守护武夷山国家公园强大合力,南平在1001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外,划定4252平方公里的区域,协同发力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用“环带”这个“外圈”更好地保护国家公园这个“内圈”,推动国家公园与周边区域大环境、大生态的一体化联动保护。今年“五一”,环带重点项目之一的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正式启动运营,风景道串联起沿线个游览打卡点,吸引了超28万人次游客打卡,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在大武夷的青山绿水间演绎……
智慧化管护、协同化聚力,不仅提高了生态环保的工作效率,也不断刷新着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纪录:截至目前,通过智慧管理中心与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发现并公布武夷山卷柏、武夷林蛙、璞云舟蛾等29个新物种。
生态系统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守护青山的同时,南平也协同推进水岸同治,流域齐治,社会共治的文章。
夏日泛舟于延平区炉下镇斜溪之上,江阔云低,白鹭翻飞的水乡美景尽收眼底,一个个跃动着的“绿色音符”正谱写出一曲曲悠扬的美丽交响乐。
据了解,炉下镇斜溪村曾因养殖业无序发展,导致臭气四溢、污水横流半岛bob综合登入。村里下定决心拆猪场、转产业、建公园,实现了美丽乡村的生态画卷,该村的相关做法还入选了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如今,斜溪村落地了不少生态休闲文旅业态,以水美赋能乡村振兴。
丹山碧水,剑合双溪。作为闽江源头,近年来,南平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安全保障、污染防控、生态修复、保护开发等,深入实施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全面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积极稳妥做好水口库区网箱养殖清退,持续深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同保护修复与“水美城市”建设,齐奏出“河畅半岛bob综合登入、水清、岸绿、景美”的新乐章。
青山盈盈似含笑,碧水默默情更深。南平市将继续锚定“四个全域”目标再发力,乘势而上开新局,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台阶,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中,努力绘就新时代美丽南平新画卷。(记者 林梦琳 汤文娟 林奥 通讯员 王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