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400-123-4158
13800185525
行业资讯
.

半岛平台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入口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手机:13800185525

咨询热线400-123-4158

半岛平台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2023-08-30 00:58:52人气:

  半岛平台首先,环保产业是靠政策吃饭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让污染源企业做环保(如减排)也好,还是针对环保的研究(如节能减排,智慧城市)也好,都是以政策为导向的。以我自己的理解,让企业做环保工作,是与企业逐利相悖的:企业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置专业的环保仪器,聘请专业的环保人士,来使企业的排污状况符合国家的规定。企业的存在都是为了追逐利益,如果不是政策强制性地要求企业进行环保工作,那企业往往不会主动去做(不排除靠良心与自觉进行环境保护的企业)。

  因此,关注环保产业,首先要重视国家的环境政策。从大方向上来说,政府对环境问题愈发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多,总体前景是较好的。比如十二五规划时期的国家环境保护投资数额达到340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翻了两倍还不止。同时,未来五年单单投入在空气污染防控上的投资额将会是17000亿元。

  这里我们引出环保产业靠政策吃饭的第二层含义,即做环保的资金往往都来自于政府。这里我盗一张图片,看一下国家投入环保产业的钱会用于哪些方面:

  综上,我们也可以发现,环保产业与民众的距离是比较遥远的,目前也不需要与民众产生太多的直接关联。做环保工作的公司的客户一般都不是民众,赚的钱也不是直接从民众这里来的(当然国家的钱来自税收,这个再议),因此我们从来不会看到一家做环保的企业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公益广告除外),也因此其他几位答主提到了这个产业与民众没有什么关系。当然这些并不会成为阻碍环保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原因。

  与民众离得比较远的行业,我理解其另一层含义为,水比较深。这里以我较为熟悉的很少的几个方面来说一下,以抛砖引玉。

  上图中,有一项为“环境监测”,而我因为之前实习的原因,较为熟悉其中的一个内容,叫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EMS)”。简单地解释一下此系统,就是实时监测污染源企业(比如炼油厂,化工厂,发电厂,造纸厂)的排污情况,监测其排放的污染物(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是否超标。主要是通过插入排污烟道内的仪器,把数据实时传输到政府监测人员面前(过去没有实时监测系统时,企业则可以肆无忌惮排污,等执法人员过来检查,可“瞬时”把排污情况变好。这些都是工厂可控的行为,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不把环保做好)。

  由于烟道里的环境极差,这些仪器需要定期维护,因此我做的实习工作就是维护仪器。

  那么,从中我们会发现,新的创业者很难进入这个细分行业。与之签合同的都是两桶油,钢铁厂,发电厂等巨无霸客户,仪器维护(不是生产)工作的技术门槛也不是很高,因此谁在行业里人脉广,吃得开,往往就成为了接下单子很重要的因素,而这些能力新人往往不具备(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答偏题了,不过按照题主的描述,应该也是在环保行业门口跃跃欲试的新人)。

  与之相类似,我也做过一些第三方检测的工作,主要做的是河道水质的分析。和前面一样,客户变成了各类区县级环境监测站(他们一些做不完的项目需要进行外包)。这里面需要几十万元的投入进行各种分析仪器,试剂的购置,但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相信环境、化学专业的学生在课内就有过类似的实验。那么和刚才一样,人脉又是接到单子的重要因素。

  与前面两者性质不一样的是环保仪器的生产,代理,销售等工作。这其中的商业逻辑与其他各类仪器的生产,销售相类似,不再赘述。需要再重复强调一点的是,客户也是大企业,与民众无关。

  没有行业经验的创业者,进入环保行业之后能成功的很少,我仅知道一个案例。是我们学校环境专业的一位学姐,她做出的一种创新的产品可以降低企业排污的成本。由于我忘了具体是什么产品,我只能不太科学地描述出其中逻辑,比如原本一个企业需要花费10000元来使自己的排污达到国家标准,使用了这个产品之后,只需要花费5000元就能达到同样水准。那么,即便这个产品售价为3000元(包括使用费在内),企业也因为它而减少了成本,得到了更多地利益。

  于是,我建议楼主在关注环保产业,以及其“钱途”时,尤其需要关注其中的三点,一个是政策,一个是技术,最重要的是其中的商业逻辑。我的忠告是这一行水较深,没有一定的基础之前不可贸然进入。

  另外吐槽天朝制度的都是外行放屁 什么国家这政策那政策的夸夸其谈都是屁 什么列图表打官腔的都是屎尿屁 这分析师那创始人的一看就是屎尿屁不懂的瞎白话

  监测 评价 咨询 绿化 环境设备 环保材料 节能材料 各种环境工程使用的化学药品 环境工程建设 运行 管理 政策制定 新能源开发 很多很多

  环境污染处理按大方向分就是 水 气 固废 土 声 核污染 还有些特殊污染 比如天津大爆炸这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加坡 Newater 沙特各种海水淡化处理厂 美国西部的水循环工厂

  现在已经提出了高质量饮水生活的概念 而国内的自来水还不能直饮 日本的自来水水道法要求日本的自来水必须能直饮 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在中国居住都会在家里的自来水管上加装过滤器

  再就是日本 主要是日本的材料学牛逼 各大纤维制造商都能生产滤膜 用于净水

  水处理 垃圾处理 很多还是外企或者合资控制 大头就是法国威立雅和法国苏伊士集团

  不过MBR不属于很前段的技术 但是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技术 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

  碧水源现在也有超滤 但是 我觉得应该跟日本还不能比 日本在这方面是全球老大

  现在日本已经开发无机材料了 碳材料滤膜 无机材料比传统的有机材料有很多优点

  日本的滤膜液体和气体都可以过滤 这些材料已经不光是运用于水处理了 废气处理也可以

  今年的胡润富逼流油榜 北京101富豪里有5个人是环境企业的 碧水源的文剑平刘振国 桑德环境的文一波张辉明夫妻 国电清新的张开元 还有一帮搞新能源的 太阳能 现在日本是个搞工业的就有太阳能电池的产品 还有就是氢能源的开发 这两个清洁新能源在日本最火

  还有一种藻技术 美国已经有这样的企业了 三个方向 吃 处理污水 产油 也是一种新能源

  日本很多大学研究机构也都在研究藻 也都是两种目的 污水处理 和 产油 不同种类的藻能力也不一样

  第一个女友就是清华环境工程毕业的硕士 她们班当年就没几个人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科技提高了才能治理污染 但是技术总有极限 当前技术处理不来的就转移到落后国家去

  中国以前就是落后国家之一 你以为中国污染严重都是中国的错 很多时候都是被迫的无奈之举

  “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 本末倒置 只有先污染后治理这一条路

  谁都是走这条路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全是发达国家的 四个发生在日本 而日本现在的环境水平世界领先 森林覆盖率常年全球最高 五六十年代的隅田川也跟个臭水沟子一样两岸全是垃圾

  治理需要钱和技术 而这正是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 而发展就是为了得到钱和技术 只能是有了钱和技术以后再治理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落后国家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很多重污染企业也在向非洲等落后的国家转移 中国是在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

  把环保本身变成一种产业,其实成了一个趋势。近几年来创业圈半岛平台,开始盯上了这一方向的业务。应运而生了一批环保公司。比如,特斯拉在内华达州建立的巨型电池工厂基地的附近,刚刚出现了另一个创新企业—— Aqua Metals的身影,这家公司今年8月在同一区域,破土动工开始建立占地12.5英亩的新厂房。Aqua Metals公司进行的业务就是进行电池的回收处理,他们开发出的技术专门是用于汽车发动、数据库经常使用的铅酸电池的回收。一般对于这种电池,行业主要采取冶炼的方式,对电池核心进行融化,再将铅进行分离回收。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产生的热量和成本都很高。相比之下,Aqua Metals则是用化学的方式,对电池核心部分进行溶解,分离出铅,他们声称他们的方式除了减少产生的热量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成本也相对更低。

  而Aqua Metals这家公司,虽然2014年才建立,却已经在今年夏天,在完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完成了IPO,融资3600万美元半岛平台。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另外获得的,建立新工厂1000万美元的贷款的担保,有90%是来自美国农业部下的农艺发展局。可见,至少他们的环保技术已经打动了投资人和政府。按照计划,Aqua Metals将从2016年底开始启动他们的新工厂,届时,每天将可以回收生产80吨的铅。而Aqua Metals的创始人,连环创业者Stephen Clark认为,他们公司将可以改变整个铅产业的生产方式。

  而这样把环保变成产业的公司在中国也开始慢慢兴起,比如河南的旭龙再生资源集团就算是其中之一。他们主要的业务就是对废弃的建筑垃圾进行再利用。旭龙的董事长朱玉龙告诉笔者,由于中国拆迁量很大,造成大量建筑垃圾,光是他们总部所在的郑州,每年的建筑垃圾就有上千万吨,不但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占用了大量不必要的土地面积。再生产后,他们对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可以超过90%,而制造的新产品还能被用于道路,广场建设等新的建筑工程,而且价格会更便宜。而考虑到整体市场的再利用程度,中国和国际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朱玉龙认为,这就带来了相当大的发展机会和经济利益。

  而且,即使是传统行业,我们正在慢慢步入由消费者,而不是厂家说了算的年代。更多人多环保和公益的关注也在推动商业圈理念的变革,让公益环保经济越来越近。数据公司Nielson2014年6月的一份报告呈现,全球60个国家中,有55%的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那些有正面社会影响和保护环境的产品,尤其是在亚太地区,这个比例甚至高达64%。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里,环保、生态、再生、公益等词语已经逐渐变成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尤其是80后,90后的人群中,支持环保和公益产品的比例比其他年龄段还要高出3-12倍。而消费群体选择标准的改变,也让更多的企业开始改变他们的营销策略。消费的正能量正在慢慢释放。

  廊坊的文安,霸州,大城等地的小散乱污企业太多了。雄安新区周边全是这些小企业,小作坊,重污染项目。文安县怎么着也得三万家以上,霸州也得三万家以上。

  去年整理违规项目,河北省让他们办理环评,上环保设备。去年有一批做了,有一批没做。由于去年赶时间,办理手续的企业都是赶鸭子上架,囫囵吞枣一锅端,随便糊弄一下就过去了。环保设备很大一部分都是地摊货,骗人的,指鹿为马的玩意。

  到了今年那些做了环评,上了环保设备的企业又不达标了。国家一层一层又开始搞运动了。

  雄安新区不让卖地了,不让开发房地产了。华夏幸福就在雄安新区周边县市疯狂屯地,华夏幸福是逐利的,哪里有商机他就去哪里攻城略地。

  地方政府大项目招不来,高新技术项目招不来,只能靠小散乱污收点税,这下倒好,华夏全盘接收小散乱污企业吧半岛平台。官员们也得考虑一下,考虑一下地方小企业主,也得想想自己的政绩。华夏接收挺好,也省得环保问责的时候自己的乌纱帽不保。

  大城的渗坑被两江环保曝光之后,引起广泛关注。环保部跟着清华大学还有中国顶尖的专家都来了,治理这几个渗坑半岛平台。我想这应该没问题了吧,但愿能治理成功,但愿不会因为人的因素让治理失败。即使技术失败,那也不能因为人的因素失败。因为中国顶尖级别的都治理不好,那中国就不会变好了,只会越来越烂。

  小散乱污企业的发展问题,也应该由中国的顶尖级别的团队,去做一个顶层设计。环保部牵头,必要的话请来大学科研院所一起商量,哪怕多吃几顿饭呢。

  县市里出一个文件就随随便便决定了企业的生死,有时候就是哪个股长听信了谁的一席话。去年还认为兰炭是清洁能源,鼓励企业买兰炭锅炉,今年就把兰炭归为污染型能源了。党的公信力就是这么丧失掉的。

  去年企业环评做了备案,今年部里来检查就又不合格了。那为什么县里面承认他是合格,而国家环保部就不承认他合格。到底企业应该听谁的?县政府是否存在程序性过错?结论性错误?技术性错误?这个成本结果由谁承担?

  最近县里又出了一个整改文件,企业观望着,整改到位了环保部里还不承认怎么办?到底是哪里不对?到底是生产设备太落后,政府你组织老板们去广东佛山东莞参观啊,购买新设备去啊。到底是环保措施不合格,政府你推荐几个大公司大品牌啊,别把生意都介绍给你亲戚,你的亲戚也是逆向研发别人,糊弄人的。到底是华夏幸福想要这块地,你就清清楚楚的给企业说,让企业死了这条心,另寻他路。也可能是华夏和县市里面还没商量好呢吧。

  小企业的环保问题一定是要改正的,作为人不能忍心看着工人们在辣眼睛的车间里为了那几千块钱工作,而老板们都买了豪车高楼。 党中央的意思是一小撮人(老板们)获得了利益,污染了环境,带动了就业,但是你们要对环境友好一点。环境污染影响的是千秋万代,不仅仅是厂区内得尘肺病的工人,得癌症的工人。

  每个人都是逐利的经济自由体,而人不应该是这样的个体。真正的人他们心怀天下,哪怕他们身处陋室依旧担心着千里之外与自己没有丝毫关系的人和事。企业做不做环评,买不买环保设备,与我并没有多大关系。我只是做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工作,出出苦力,跑跑腿,提成低的可怜。一个报告收费1万,真正落到写报告的人手里才几百块,拿出1000这是资质费用,算上我的基本工资,一个报告成本不过3000。其余的钱都流向了环保公司老板和环保局。设备监测等可能会有出入。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往消极的地方说,那就是环保局和环保企业联合起来收企业保护费,但是对环境改善很微小。这是很可怕的!

  项目介绍与项目回扣,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别说环保行业了。所以真正用于治理环境的那一部分资本就变得越来越少,所以企业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整改,一次又一次的更换环保设备,一次又一次的推到重新来。

  城市与农村不仅仅莺歌燕舞,不仅仅迈巴赫昂科威,他还有很多无奈与悲怆,沧桑与肮脏。

  我有时候会思考一些东西。这是我思路不清晰的体现,我能力达不到,不像黄奇帆那样整理出十条原因,五条措施。

  地方环保部门应该和地方政府多加沟通,更应该和上级环保部门多加沟通,环保部应该定期知询地方环保局干了些什么,多派人下去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别像侯亮平夫妇一样,一心只想往北京去,呆在安逸的地方。

  人就应该艰苦奋斗,要变得穷,要变的扎根基层才行。扎根基层不是让你来基层镀金的。

  有些人夺得了天下就开始买好车,购置房产。这样他就变质了,不是人了,他有那么多钱他愿意和别人共产么?不可能的。只有自始至终自甘贫穷的人,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当然我也不可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容易让自己变质,没法真正与工农有共同话语,有共同利益连接。 像我这样的人开始慢慢变质,这样下去,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cp]

  你可以读读这本《环保的暴力》,里面有相关的探讨。这本书的作者瓦茨拉夫• 克劳斯,在 1992 年至 1997 年间任捷克总理,2003 年当选捷克总统并于 2008 年连任,2009 年上半年担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这本书是 2007 年头三个月克劳斯先生在任捷克总统期间写出来的。

  克劳斯先生早年从布拉格经济大学毕业,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87 年参加经济学家小组,倡导经济改革,后任捷克斯洛伐克财政部长,应该说搞经济才是他的本职。克劳斯先生著作等身,出版了 20 多本著作半岛平台,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题材,而《环保的暴力》是其中传播最广的一本,已经被翻译成 19 种语言出版。

  《环保的暴力》这本书很薄,一共七章,正文只有 96 页。在这本小书里,作者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待环保问题,在当今的环保大潮中,这种角度是极为难得的。

  让我们回到书籍本身。这本书原版的标题是「蓝色星球的绿色锁链」,中文版选择了一个比较简短的名字,叫做《环保的暴力》。蓝色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那么什么是绿色锁链?环保怎么就和暴力联系起来了?

  这件事情还要从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的著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说起。在这部上映于 2006 年的环保纪录片中,戈尔刻画了一个由于人类排放造成全球变暖的世界,冰雪消融、海平面上涨、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这个世界需要全体人类立刻行动起来。戈尔在当年发表于纽约并被广泛转载的演讲里明确表示「我们目前正濒临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倘若我们在十年时间之内不采取措施,将无法躲过一场不可避免的毁灭,人类文明在地球上将丧失栖身之处。」

  在纪录片中,为了营造气氛,连戈尔自己的儿子都上阵了——他在爱子受伤之后领悟到世界上什么才是重要的。电影里面用到了很多夸张的动画,比如一个卡通北极熊不断地游泳,却因为全球变暖,冰块变薄,无法找到一块能够支撑它重量的冰块,最后难逃厄运。这个镜头非常经典,在电影中,这样的镜头比比皆是。这已经不是一种环保的宣传,而是一种政治宣传,甚至是一种宗教性的宣传。

  从环保主义者的角度来说,人类进化的过程,就是生态灾难发生的过程。我们把生物的栖息地变成了耕种区域,我们砍伐树木,用农作物取而代之,并造成了气候变化。如果仔细地审视环保主义者的逻辑,就会发现那是一种反人道的意识形态,因为这种意识形态认为世界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类的繁衍。

  环保主义者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与专制主义者对待经济问题的态度不谋而合。两者皆在以所谓的最优的、集中支配的或者「全球性的」发展规划来取代世界和人类的自然演化,而这种方法论,就像苏维埃的专制主义一样,是乌托邦式的,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与初衷大相径庭、南辕北辙。这种乌托邦式的限制自由,实则是少数人凌驾在广大群众之上的指手画脚,是一种可能到来的极端的暴力。

  作者认为,无论环保主义如何招摇其科学性,其本质实际上是拒绝实事求是地看待真实世界、大自然以及人类,拒绝正视其自然演化的进程。它绝对化地看待世界和大自然的现状,并把这种现状强行划归为碰不得的标准,把其中任何一种变化都宣传为致命性的危险。许多环保主义者拒绝将人类置于他们关切和思考的中心位置,这并非偶然。

  出于对国际环保行动做出的种种行为的警惕,克劳斯先生不仅感到不安,甚至是感到气愤。这种不安和气愤,迫使克劳斯先生必须把自己的见解诉诸于纸面。克劳斯先生要呼吁的是「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人类本身的密切关注。可以说,《环保的暴力》这本书实际上是一篇政论文,是一本关于人类自由的文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本书要批判的是极端环保主义所带来的暴力,是一种以绿色发展名义强加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的锁链。接下来,作者提出了几种经济学工具来帮助我们认清问题并寻找答案。可以说,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经济学和环保主义者的碰撞。让我们来看看克劳斯先生都给出了哪几个工具: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