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本人水平有限,写这些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理清思路。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问题,欢迎交流。
环评作为企业环保管理的基础,涵盖了99%的后续企业环保管理相关内容,包括所在地环境规划、环境质量、排放标准、排污设备、污染物浓度及总量、环保设备及处理方式、环境风险等等等等。新建一个项目,环保面的第一件事就是环评。当然,作为企业HSE,不需要会写,但是一定要会看。
标准有很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执行哪一个标准至关重要,每一个污染因子都需要亲自确认其对应的排放标准,而不是盲目相信环评单位。
如果你在负责对接这个环评项目,请一定要和生产设计部门确认好原辅料和产污设备的种类及数量,并且保存好纸质文件或邮件。这些直接影响环评中最重要的污染物总量和种类,如果数量与实际相差太大,会导致无法通过验收、排污总量太多或太少、环保设施选型等等。
如果是比较大的项目半岛平台,环评阶段环保设施厂商就会给出设计方案了,环评单位直接拿来用就行,如果是小项目,可能就是环评单位自己编了,后续业主直接买相应的设备。作为企业HSE,建议直接背下来,能用到的场合非常多。
这些可以说是企业HSE基本素质的体现了。如果整个工艺流程还有对应的污染物都说不出来,那就不要管环保了。
环保验收现在是企业自主验收,目前只剩固废环保设施验收需要环保局批复了,等到新的固废法实施,到时候应该是彻底自主验收,也就是不再有官方批复了。
验收我个人感觉挺简单的,如果公司愿意把钱给我,我可以试试自己写验收报告......
验收,全称“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认环评制定的环保措施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除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水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外,其他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期限一般不超过 3 个月;需要对该类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或者整改的,验收期限可以适当延期,但最长不超过 12 个月。
验收期限是指自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之日起至建设单位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之日止的时间。”
如果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那么建设单位就可以“对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用企业的话说就是可以生产了,但我是为了调试环保设施)。
关于验收还有一个规定,叫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虽然还没有明确废止,但已经基本不使用了,关于“试生产”的说法就来源于此。
验收是纠正环评错误最好的机会,如果有什么小问题,可以在验收报告中提出并纠正,只要不属于重大变更,就可以通过验收。那什么情况属于重大变更呢?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文件依据是《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里面有部分行业的明确标准,至于其他行业就要沟通各方意见判断了。总体来说是根据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这5点综合判断。
往简单的说,验收就是对照环评报告的内容,一项一项cheak,最后得出结论:项目符合环评及批复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还是环评中的重点内容,原辅材料、机台种类数量、工艺、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种类和总量等等。
虽然标题是环保设施的运行和维护,但并不是说具体要怎么操作某些环保设施,那是厂务部门的事,当然,厂内环保设施的处理原理是肯定要了解的。作为HSE,关注点应该是如何确保环保设施有效运行。
制度是最根本的,虽然很多时候大家都不怎么在意,仅仅按照日常的经验来(包括HSE自己也存在这个问题)。如果环保设施各方面的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那HSE的任务就简单了,就是做好Cheak(检查)和推动Action(改善)。
谁负责日常运行,谁负责日常监测,谁负责委外处置,谁负责应急处置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明确责任,只有理清权责,才不会在出问题是互相扯皮(并不...)。
这些是HSE审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公司内部来说,HSE就是监督审核的第三方。部门工作有没到位,是否按照要求执行,仅仅靠部门领导或者部门内一些小组长去监督是不够的,需要HSE进行细致地审核。毕竟再大的工厂,每一件事也都是由具体的“人”去做的,这些员工在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差异,是有可能在执行的时候偷工减料,或者理解不到位,又或者对某些问题习以为常,这时,就非常有必要由外部门的人员去监督审核,以确保制度得到了较好地执行。
除了制度之外,还有就是一些合规性的要求需要注意,厂务部门可能对一些标准要求并不熟悉,比如排放口的设置要求,排气筒的数量要求等等,这样需要HSE做好法规鉴别,并及时传达给相关责任部门。
环境监测,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很简单的事,但对于重点排污单位来说,又是很繁琐的事。
监测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偏大范围,连续性,对于日常工作来说,就是检测污染物排放浓度。
在监测这一方面,HSE最重要的事就是依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制定监测方案。
排污单位应查清所有污染源,确定主要污染源及主要监测指标,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 案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执行标准及其限值、监测频次、 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
作为企业的环保管理人员,对工厂的污染物种类、排放口、排放标准、监测频次都必须非常了解(会背),什么工艺会产生什么污染物,对应哪些排放口,它们的排放标准是哪个,具体限值是多少,这些都应该能够脱口而出。
这里的委外是指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这一件事就包括了环境工程毕业后三个就业方向:HSE、采样、检测)
每个企业的发展水平不同,对第三方的要求也不一样。最常见的要求就是“好沟通”。
比如超标了怎么办,再来测,或者更直接,帮忙“处理”一下,甚至有些企业找第三方的标准就是,每次测都要达标。
我个人是非常反对这种直接要求达标的做法。HSE是企业的环保管理人员,紧急情况下直接要求协助“处理”一下,这可以理解,但是要求不管怎么样直接出达标的结果(有些第三方就是胆子大,企业敢提,他们也敢答应),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失职的。因为请第三方检测,属于内审的一个过程,通过权威的数据判断我们日常的管理或设备状态有没问题,一味地追求委外检测达标,就是舍本求末了。
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来说,找一家权威且负责任的第三方应该是更重要的事。毕竟要是结果出问题了,是检测有问题还是现场有问题,这一个就够扯皮好久了。
在线检测和委外检测不一样,虽然都要上报给环保局,但一个是可以等到确认合格了再报,一个却是实时传输数据的。涉及的具体事务也没什么好讲的,买个好点的设备,找个好点的维保单位,能省心很多。要多看看相关规范,做HSE,没办法做到哪一方面都是专家,但是要做到哪一方面都懂一些,并根据相关规范材料做出正确判断。
跟期末考一样,如果平时做好日常管理,自行检测也没什么问题,那就不怕,如果平时什么都不管,糊弄糊弄的,那这就有大问题了。
这种检测和环保检查不一样,环保检查如果有缺失,不太严重的都是整改就行了,而检测一旦超标,往往都会伴随着罚款。当地环保局都会有一个自由裁量权,去看看,了解一下什么问题会被罚多少。
时隔两年多,基本不怎么管环保了,突闻兄弟厂因为环境应急预案的问题被开了整改项,而且还出现了催更的朋友,那就再写点吧。
说到环境应急,基本上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做环境应急预案并向环保局备案?
而相关法规指的就是《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是的,你没有看错,现在是2022年11月,在用的仍然是2015年颁布的一个试行办法,试行了七年,环保部还真是够认真、够谨慎。
第三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以下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指导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一)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
(五)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 核与辐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不适用本办法。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名录。
按照这种说法,99.99%的生产型企业都是要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备案的半岛平台,当然,各地会有些细则,会有更具体的要求,比如厦门环保局的一个通知:
按照这种说法,环境风险物质总量少的企业是可以列为鼓励类,即“鼓励其他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做应急预案,但这个尺度是把握在政府手里,你去问要不要做,基本也不会得到“不用做”这种回复。
做就要做全套,比如上面的鼓励类企业,如果你做了,去了预案内容可以简单点,其他是一点都不能少。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没认命,觉得我这厂啥都没有,不需要应急预案,那你至少要自行编制一个环境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就另说吧。一般环境风险小的公司,应急预案只要有,就能通过大部分审核,很少查你有没去备案。
环境应急预案,核心还是如何防止未经处理的污染物排放的外界环境中。至于人员安全、沟通、疏散等等,那是安全应急预案的事,照抄就行。
而防止污染物扩散,噪声不用说,固废不会扩散,废气直接切断气源,说来说去,重点还是废水。
不对,因为废水不只是指生产废水,还有洗消废水,就是化学品烧了,消防灭火的水,这种洗消废水属于危废,是不能扩散的,还有化学品溶液泄露,也是环境应急预案关注的重点。
这里就涉及最麻烦的设备设施以及其他环境应急物资了。最简单的,洗液棉条、沙子等等,你要有。麻烦的,应急池,工厂的应急池能否容纳泄露或超标的废水,不够就再挖。最麻烦的,废水流到雨水管道了怎么办?
雨污分流是环保局日常检查的重点,因为雨水管道是直通河里或海里,未经过任何处理,如果有企业通过雨水管偷排,那后果可是十分严重。正常情况下,雨水管道是不能有一滴水的,所以顺便提醒下,空调水等默认“比较干净的水”,同样不允许排入雨水管道。那废液或者洗消废水流到地上,流入雨水井了,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就是关阀门。那个提起来都让人头大的“雨水截留阀”,让我想起了之前惨痛的经历——撬井盖。
因为雨水管道是很长很长的一条管,路过各个企业,而好死不死,它不是路过,而是穿过了当时我待的那家工厂,更惨的是,穿过我这家工厂后,它就到了入河口,明晃晃的一个雨水排口,有没有水一目了然,更更惨的是,它无论刮风下雨,风吹日晒,总是坚持不懈得流着水半岛平台,一刻也不停。理所当然,我们公司成了头号嫌疑对象。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够倒霉了,那还有更倒霉的。就是当时基建单位,为了图省事,直接把厂内各个位置的雨水管全都接到了市政总管上,一共接了13个口!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几天,是厦门的六月,我和厂务的同事,几乎把厂里的井盖撬了个遍(主要是厂务的同事在撬,感谢他们),一个个看里面是否有排水。发现了绿化水管图省事走了雨水管道,还漏水了,发现了空调排水,发现了当时工地的生活废水排管。。。当然,生产废水肯定是没有的。接下的问题就是整改了,空调排水全部收集回用,其他管子该修修,该堵堵。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到我离职的时候还是没有解决,那就是雨水截留阀,13个口,每个口直径至少也有半米,深度也有3到7米半岛平台,施工量巨大,根本没法装阀门。我们只能备些沙袋,就说不用阀门用沙袋。后面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了,估计还是那样吧。那我只有一个口,装完阀门是不是万事大吉了?还没完,把废水截留之后,总不能放着吧,你要有泵,有吨桶,那着火的时候没电泵不能用怎么办,你还要有柴油发电机。。。
安全这行有个笑话,去一家企业做安全检查,如果看不出什么问题,你就找提静电接地和安全标志。同样的,去一家企业做环保检查,看雨水截留阀和应急池,也是屡试不爽的套路。
先写这么多吧,大家有什么想看的,想交流的,评论区留言半岛平台。这里抱怨一句,部分政府单位、专家以及第三方,他们的环保管理理念,真的是非常非常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