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就在昨天,日本政府举行相关阁僚会议后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将于8月24日(今日)开始排入海洋,至少持续30年。此消息一出,不仅引爆了国际舆论,更是点燃了社会各界对核废水处理的深刻思考。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曾公开表示:“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不论排放废水是采取近岸排放还是远洋公共海域排放,中国管辖海域不可避免会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跨界污染影响。”
海洋研究领域的一位中国学者,根据海洋环流模拟测算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他认为,核废水从日本福岛入海后,至少有3种途径可以影响中国海。
不同的途径输入的核污染物的浓度有所差别,但无论如何,日本核废水对中国沿海从短期到长期都将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受到以上消息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网友和投资者开始在互动平台上向环保企业询问“核废水”处理相关业务,引得多家环保公司密集回应——
中国广核:公司具备处理核电厂运营期间产生核污水的技术和能力。我们国家对核废料的处理不会制约核电业务长远发展,相反,会为核电业务的长远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保障条件。
三达膜:公司的膜技术目前有应用于秦山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的废水处理业务。公司注意到近日日本政府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核废水的新闻,现准备抢抓市场机遇,促进公司业绩增长。
中电环保:公司在国内核电水处理市场占有率居于前列,项目覆盖核电的除盐水、凝结水、二回路汽水取样和化学加药、放射性废水等,特别是在第三代核电技术项目中,公司实现了核电第三代反应堆的全满贯。
碧水源:目前公司无直接处理核废水的业务,公司主要做以膜技术在污水处理、高品质再生水、工业水、自来水半岛平台、海水淡化、净水及盐湖提锂等多领域半岛平台。
鹏鹞环保:公司暂未涉及核废水处理业务。公司环保水处理业务涉及市政供水、市政污水处理、乡镇及新农村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等多个类别。
首创股份:目前暂未涉及核废水领域。公司将根据“生态+”战略,持续深耕水务、环保领域,不断提升经营质量与效率。
华自科技:子公司格兰特参股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水处理研究院有限公司20%的股权,该参股公司未涉及核污水处理相关业务。
科融环境:公司参股子公司英诺格林在海水淡化上可以提供水处理技术,但目前暂不涉及核污染处理的服务。
海天股份:公司主营业务是生活污水处理和部分工业污水处理,暂不涉及核污水处理业务。
中环环保:暂未涉及海洋核废料污染处理业务。公司专业从事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处理、污水管网运维、黑臭水体、湿地治理等水环境治理!
第一层次为传统的处理技术,如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等,成熟度高、应用较广、系统可靠,但投入偏大,有一定二次风险。
第二层次为新工艺和新技术,如膜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泡沫分离技术等,经济性强但实际研发投入不足或周期较短导致暂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特别是不可挥发性的放射性核素都留在了残液中,因此将放射性废水通过蒸发浓缩法处理,能将大部分的放射性核素(除氚、碘等极少数元素外)浓缩在蒸发残液中。
蒸发浓缩法有很高的去污系数和浓缩系数,灵活性大。可处理高、中放射性废水,也可处理低放射性废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又可靠的方法。
但蒸发浓缩法也存在一些缺陷,该方法不适合处理含有挥发性核素和易起泡的废水,热能消耗大,运行成本高,蒸汽发生器容易腐蚀、结垢,不易气液分离,还存在爆炸等安全问题。
由于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放射性废水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实现自动化、去污净化效果好的优点,因此离子交换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放射性废水处理工艺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离子交换树脂适用于含盐量较低的废液(含盐量较高时费用较高),因此现在许多处理放射性废液的离子交换工艺主要是几种方法的组合半岛平台。
比如,絮凝-离子交换、絮凝-电渗析-离子交换、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选择吸附、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等,组合工艺能获得高去污系数,且比较经济、合理。
其原理是由于放射性核素多以离子或胶体形式存在于溶液中,通过加入絮凝剂或载体物质发生沉淀、共沉淀的反应将放射性核素从废水中去除,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化学沉淀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和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可处理杂质(悬浮颗粒、胶体、有机物等)较多的废水。
但同时,其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问题,例如去污因子较低、减容倍数偏小;产生污泥需要二次处理,增加了处理工作量及二次污染风险等。
除此之外,该方法难以实现自动化连续运行也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
膜分离法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借助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为动力,对放射性废水混合物实现分离。
该过程具有无相变、分离效率高、能耗低、工艺和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膜处理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所以一般需要与其它废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如过滤、吸附等。若需要对废水进行高度浓缩,则还需要蒸发过程。
对于含有不溶性颗粒、胶体及悬浮物的废水,核素往往存在于颗粒半岛平台、胶体及悬浮物上,通过对废水进行常规的预处理,不仅可以除去部分的放射性核素,还可以为后续的膜处理方法提供满足要求的水质。
当含有有机物质的放射性废水难以用蒸发和离子交换等方法处理时,可以先经过生物处理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矿化为无机物,为后续的处理创造条件。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菌体作为生物处理剂,富集回收处理存在于放射性废水里放射性核素的新兴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物等突出优势。
微生物和放射性核素的相互作用方式较多,有沉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静电吸附作用等。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产生、分泌的物质同放射性核素进行相互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原核微生物在金属离子还原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效率,而且进一步细菌在地下水溶解铀的处理中可扮演重要的作用。
但遗憾的是,现有微生物对水质的适应能力较弱,易受到环境中温度,pH值,有机物种类和含量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使得生物处理法在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在核电运行及核燃料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会产生大量含有金属离子的放射性废液,传统的处理方法普遍存在投资大、处理效果差等缺点。
近年来,将泡沫分离技术运用在去除放射性废液中微量金属离子是一个热点。放射性废液中的金属离子与加入的化学试剂形成沉淀物或与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形成配合物被泡沫带出,该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溶液的 pH 值和气体流量的大小。
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除了在极少量的长寿期高放废水处理中使用到嬗变技术来改变其核素种类之外,绝大多数放射性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无法被从根本上被消除。
一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将放射性废水浓缩,将浓缩产物经过处理后与人类的生活环境长期隔离半岛平台,通过本身的自然衰减特性来达到降低放射性浓度的目的。
二是通过稀释和扩散作用,将放射性废水排入大量流动水体中降低放射性浓度,直至达到无害水平,主要适用于极低水平的放射性废水处理。
基于以上这两个原则,日本曾在“如何处理核废水”问题上,提出过蒸发、电解、地层注入、地下掩埋和海洋排放等5种选择。
但最终,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还是地选择了最省钱、最省事的一种,直接把核废水排到海里,将本该由自身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全人类。
而这无疑是一种将自身经济代价降到最低(仅需花费1亿元~2亿元人民币),但向全球环境释放放射性物质最多(海水稀释降解只适用极低水平的放射性废水处理)的“缺德”方案、“坑爹”行径。
为什么要说“坑爹”呢?因为从洋流图上看,日本排放的核辐射废水,会最先送给老美喝一壶,而中国则会在按年计的时间之后,才显著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