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已被列入生态环境部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这个行业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近日,有媒体记者卧底西安半岛平台、太原两家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发现他们经常弄虚作假,通过伪造、篡改监测数据,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等方式,帮助排污企业蒙混过关。
拿自来水替代医疗污水水样;污染物超标数十倍仍可合格;没有为采样器接通电源就完成摆拍采样;“包合格”成监测行业潜规则……这样的报道细节,让人大跌眼镜。谁能想到,原本以客观、公正形象示人的第三方监测机构,居然成了非法排污企业的粉饰者;原本被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寄予厚望的第三方监测市场,居然如此乱象重重。
此番媒体卧底揭露的行业真实一面,只是第三方监测机构弄虚作假的冰山一角。公开信息显示,仅今年以来,全国就有多省公布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类型之多样,足见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一个细节颇具代表性:为了方便监测机构操弄数据,有厂家生产的监测仪器专门留有“后门”,只要输入密码,就能更改其中任意监测数值。这意味着,造假的触角已然延伸到了上游的设备制造环节,产业链的“成熟”程度可见一斑。
对此乱象,很多声音都建议应加大对违法违规监测机构的惩罚力度,以提升其弄虚作假的成本。从现实案例看,确实已有相关造假机构的负责人被追究刑责。这当然是遏制监测机构沦为违规排污企业帮凶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加大事后惩处之外,面对已然行业化的乱象半岛平台,还是需要有更多源头性的治理思维。
理论上半岛平台,第三方机构参与监测,是在环保系统监测机构之外增加了社会化的监测力量,这对于推进政府环保职能的转变,强化监测公正性等半岛平台,都是有好处的。但正如目前的乱象所反映出的,第三方市场壮大后,它们与企业的不当利益勾连又成为新问题,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改革的初衷就可能被架空。
显然,如何监督好第三方监测机构,避免其与违规排污企业形成“合谋”,已成为新的监管课题。
事实上,2015年,原环保部就曾出台指导意见指出,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和信息公开,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半岛平台,公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概况和环境监测服务行为监督检查结果,建立公示制度和退出机制。现在,这些检查和公示机制、退出机制,是否已建立?
还要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第三方监测弄虚作假的普遍化,根子其实还是在于企业违规排放的“日常化”。近年来,环保力度的升级和治理成效有目共睹,但依然不能低估一些企业因利益原因在违规排放上的侥幸心理,以及由于监管力度加大,而产生新的“作弊”方式。
比如,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几乎所有企业都按规定配备了该有的环保设备,但现实中很多都成为摆设,并没有按规范投入使用。那么,在第三方的定期监测之外,对于环保设备的运行情况、企业的真实排污状况,职能部门如何能够实现更有效的监督?
一句话,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包合格”成为一种盛行的行业风气,并不仅仅是市场的扭曲。如何在机制、制度上规范好这个新兴市场,并强化对企业违规排放的有效监督,需要有更系统的审视。这考验着职能部门的智慧,也考验着推进环保治理继续深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