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现代城市建筑物高度集中造成绿化用地紧张。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美化,立体绿化已逐渐成为各城市绿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土地空间紧张和能源的巨大消耗,成为城市难以治愈的顽疾。如何在不影响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为宜居生活辟出一条绿色节能之路,正是城市管理者,特别是大城市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立体绿化以其先天条件迅速流行,并在实践中成就了很多城市的生态立市需求。立体绿化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太阳辐射、储蓄天然降水、吸附粉尘、可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景观、增加城市绿地数量和可视绿量等诸多益处,是城市传统绿化方式的重要补充。
立体绿化是地平面绿化、墙体垂直面绿化、屋顶高层面绿化的多层绿化的总称。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条件,将室内、地面、墙体、楼顶形成一个立体的不同层次的绿化网。绿色植物既有高大的乔木,又有丛生的灌木,既有藤本的攀缘植物,又有植株矮小的花卉和草坪,使整个场所的绿化呈现出错落有致、整齐有序的局面,达到全面绿化、真正美化的目的,是现代化城市改善环境的最佳途径之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城市里,立体绿化的概念应运而生,与平面绿化并驾齐驱,成为全国、全世界挖潜增绿的新增长点。立体绿化不仅能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丰富绿化层次,而且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有效地减除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影响,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使之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这一切将大大提升城市的外在魅力,避免城市用地紧张,绿化局促的现象,从而在促进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的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绿化占地面积极小甚至不占地,却大大提高了绿化覆盖率,相对增加了城市绿量。如一株爬山虎,占地盈寸,却覆盖丈余。一座城市如将各类建筑物可供绿化的墙面、屋面充分利用起来,再加上其他形式的绿化,就相当于整个城市平面被绿化植物所覆盖。
立体绿化植物能随建筑构件的形状和位置不同而变化,较地面绿化立体感强。不仅使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勾画出多种多样的优美造型,形成千姿百态的绿貌,还能遮掩建筑和其他物体的不雅之处,使无生机、枯燥、刻板的物体变得生动活泼。同时通过空间立体模式,可以从平视、仰视、俯视等不同角度观看到绚丽多姿的绿色风景。立体绿化不仅可以使人产生正面的心理状态,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美化城市,对建筑物本身起到隔热节能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立体绿化植物能有效地降低太阳的辐射温度,夏日达到隔热保温增湿、庇荫纳凉等效果,冬天具有保暖功效,在当今能源极其短缺的情况下,是有效节约能源的途径之一。被绿化的屋顶除了夏天对室内外环境具有十分明显的降温和增湿作用,还可以大大降低屋顶外表面的平均辐射温度(一般可降10~20℃),从而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热环境。在极端天气下,立体绿化植物对缓冲和削弱极端温度起着突出的作用。屋顶的绿色植物具有滞尘、杀菌和吸收低浓度污染物及增加空中负离子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空气净化能力。以上海为例,上海提倡夏季将空调温度提高1℃,这样全市可节约30万kW的电,占全市缺电高峰的30%。假如全市的轻型屋顶都能实现绿化,顶层房间不用费电就能降低温度2~3℃,节电量将十分巨大。目前屋顶绿化绿化面积已达70万km2左右,而可绿化的面积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如都能利用起来,不仅可以拓展城市的绿化面积,而且可以让上海城市上空的CO2量减少85%(平均值为减少70%)。另外,植物的茎叶对雨水有截流的作用,而种植基质吸收水功能又可以把大量的降水储存起来,更有助于城市有效蓄积和利用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与“平改坡”工程相比,“平改绿”无论在施工还是种植养护上,都已经拥有成熟可靠的技术,还可以降低政府建设费用。
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开始研究主要以屋顶绿化的建造技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进程,旅游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镇的人均土地面积等的需要,屋顶花园、屋顶绿、屋顶养花等立体绿化的形式才真正进城规划、设计和建造范围。
从1983年长城饭店建成北方地区第一座屋顶花园以后,一直在尝试采用新技术进行立体绿化,但还是不能达到相应的环境需求。据统计,北京有立体绿化的建筑不到城市现有建筑总数的1%。不同时期建筑立体绿化目前有约几百处,面积约60万km2。2005年北京市颁布了《屋顶绿化规范》地方标准,2006年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屋顶绿化的通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每年还会结合当年的实际情况《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开展屋顶绿化工作的意见》。在这些标准、政策的指导下,北京市的屋顶绿化工作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区财政奖励补贴的工作机制。对于新建的屋顶绿化,经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验收合格后,按复式屋顶绿化每公顷100~150元、简式屋顶绿化每公顷50~1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北京市屋顶绿化在景观、生态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对屋顶绿化的意义和作用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推进屋顶绿化还需要政策和财政支持,已建成的屋顶绿化成果尚未纳入城市绿化的范畴。北京市年初下发了关于2009年屋顶绿化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年是北京市财政将屋顶绿化补助资金采取转移支付方式划拨到各区(县)财政的第一年,各单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补贴和检查指导机制,巩固已有的屋顶绿化成果,将已建成的屋顶绿化纳入城市绿化的范畴,与地面绿化以同等地位保护起来。在补贴政策的扶持下,北京的立体绿化建设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上海对屋顶绿化的推动力度也非常巨大。据统计,上海全市各类屋顶绿化的面积现在已有50万km2,而且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简单的草坪式,有的是草坪和乔灌木的组合式,有的是花园式。在2003年以前,上海的屋顶绿化基本处于自发状态。2004~2005年,上海进入立体绿化起步阶段。上海市绿化部门拨款扶植19个区县屋顶绿化发展,并实行市和区县政府、业主三方各出一点资金的推进机制。尤其是在新建房屋规划、审批时,市绿化部门大力宣传、鼓励屋顶绿化,给予政策倾斜,企业建屋顶绿化,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屋顶绿化由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两方面支持,屋顶绿化将纳入迎世博行动计划。
重庆、武汉、成都、广州、深圳、海口等城市也都在稳步推进立体绿化工作[1],随着这一工程的深入展开,各地纷纷开始了包括符合本地区自然条件、植物配置、审美特色、建筑节能的绿色外衣等因素的探索。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的最大区别在于绿化种植等园林工程建于建筑物、构筑物之上,种植土层不与大地自然土壤相连,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因此加上经费、自然要求等问题,不少城市难以开展屋顶绿化工程。而现在发展较好的许多城市,屋顶绿化基本是以自发形式展开的。
(1)在工程经费方面。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刘海涛教授指出,尽管上海已在探索多方共管维护绿化的举措,但是对于经济承受力较弱、建筑相对老旧的中小城市,发展屋顶以及天台等立体绿化,急需的是政策和技术规范的支持。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是比较消耗财力和人力的绿化方式,对于不少城市都算是个考验。以天台绿化举例,按最普通的绿化标准,每公顷天台的绿化建设费用约为150元、防漏费用约50元,养护费用每公顷按最保守计,至少每年5元,如果费用全部由居民承担,这项工作肯定是难以推进的。目前一部分业主不愿意出种子、种苗和肥料的经费或保养费用,而且很多市民根本不懂如何养护植物。因此,政府应该统一绿化,并实行统一管理。通过把种子、种苗和肥料等下发给各个业主,并给予他们适当的经费补贴,提高市民对天台、屋顶绿化的积极性。
(2)在工程实施方面。如果建草坪,屋顶承载力要达到每公顷150~200kg,土壤介质厚度15~20cm。如果有树木花草,那屋顶承载力要达到每公顷500~600kg,土壤介质厚度为50~80cm。而大多20世纪80年代前建造的老房子,无法达到承重要求。天台绿化层普遍包含了种植层、过滤层、蓄排水层、保温层和防水层几个部分,以确保绿化效果美观又安全。因此,技术规范的出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相继建造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工程,如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屋顶花园、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屋顶花园、美国DT&T公司屋顶花园、英国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加拿大温哥华凯泽资源大楼屋顶花园、德国霍亚市牙科诊所屋顶花园。日本同志社女子大学图书馆屋顶花园,香港太古城天台花园、香港葵芳花园住宅楼天台花园,这些与建筑设计统一建在屋顶的花园,多数是在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屋顶或天台,向天空展开。
(1)美国许多城市所有空地几乎都被绿草覆盖,各大超级市场的护栏、建筑物墙上等都植有绿木花草,想方设法来增加绿量。在芝加哥屋顶花园十分普及,芝加哥环境部决定设计建造各种屋顶花园,以节省市政府在夏季的开销,每年节省下的4000万美元降温费用于建筑新屋顶,其寿命比传统屋顶长一倍。设计多层特制土壤,并用聚苯乙烯材料、蛋壳形锥体和防水薄膜等防止屋顶不能承受土壤、洒水和植物的总重量而发生的渗漏。屋顶花园将种植野洋葱、红花山桃草、天蓝色翠菊和野牛草等各种植物。
(2)日本东京规定,凡是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m2者,屋顶必须有20%为绿色植物覆盖,否则要被处以罚款,德国特别重视屋顶绿化,在新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2007年,德国的屋顶绿化率达到80%左右,是全世界屋顶绿化做得最好的国家。为进一步更新楼房造型及其结构,将楼房建成阶梯式或金字塔式的住宅群。
(3)在加拿大,设计师、建筑师和园艺师们打破传统的分工,同心合力,别出心裁,在一座18层的办公大厦中,采用轻型多孔材料,建成了一个集假山、瀑布、水池、草坪、花坛等多种景致于一体的盆景式“空中花园”。
(4)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也是繁花似锦的花园城市,该市居民楼的每户阳台上布满藤蔓植物,每个楼梯上及转弯平台处也摆放盆盆鲜花。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发展立体绿化事业。[2]
目前全国除少数自然环境无法达到要求的地区外,大部分城市都已开始为自己所辖的建筑屋顶和居民天台精心植绿,绿化方式、方法和技术水平亦在不断进步。
在上海世博会近240个场馆中,80%以上做了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和室内绿化。市民游世博园,除观赏场馆东南西北4个立面外,还可以看到“第五立面”――以屋顶花园为主的立体绿化。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上,200多栋时尚建筑,集中展示了各国的屋顶绿化、墙体绿化、室内立体绿化的新技术。世博园主题馆的东、西两个立面采用垂直绿化技术的生态绿化墙面――造成总面积约5000m2的世界上最大的立体花卉墙。立体花卉墙将回收的废塑料进行二次利用,将枯枝落叶等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和肥料,并将废纸加工制作成栽培植物的环保型花盆。
在法国馆内,整个建筑的中心区域都是“植物墙”。新西兰馆的整个屋面是一个完整的坡状屋顶花园,从高原植被、沙漠植物到食用蔬菜等应有尽有。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阿尔萨斯案例馆,倾斜的屋顶也变成了一面巨大的绿色植物墙。香港馆的顶层是一个水景花园,参观者可以穿过这片由40棵乔木组成的林木区,观赏人工水景,感受香港的“湿地生态区”。德国馆的不规则建筑上,也做了大面积起伏的屋顶草坪。英国近年来也较为重视屋顶绿化,尤其重视屋顶绿化所带来的生物多样性,从世界各地收集植物并进行筛选研究,其千年种子银行项目也在世博园区的英国馆中得到充分展示,伦敦零能耗建筑中也充分利用植被屋面的生态功能。
屋顶绿化会对环境及建筑节能带来显著的影响,城市建筑密集,地面大都被沥青和钢筋混凝土所覆盖,可绿化面积减少。城市建筑屋顶大多“披”着钢筋混凝土、沥青和砂石,形成“水泥森林”,并且闲置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面临绿化用地日趋紧张的局面,城市绿化从地面转向空间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而屋顶绿化是全方位美化城市、降低温室效应、缓解土地紧张和建筑节能减排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措施之一,是目前各大一线城市挖潜增绿的新增长点。
城市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的有效途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现代立体绿化设计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立体绿化设计中,人居环境是景观设计师考虑的重要方面。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绿化环境。立体绿化以三维绿化形式来改善人们的室外环境。立体绿化把绿化的概念扩充到空间构成中去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既节约地面空间,又改善了立面环境,满足市民对公共绿地需求不断增大的愿望。
“花园城市”和“宜居城市”,是近年来各地城市化建设和改造的理想目标。花园城市要求建筑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达到建筑形体与自然相配合,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城市景观效果。立体绿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这些要求。立体绿化方式多种多样,能够弥补平地绿化方面的不足,丰富绿化层次,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通过立体绿化来建设城市,改造城市,使城市与自然共存融合,建筑与景观融合,以此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最终将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城市发展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建筑层次的逐步增高和建筑密度的不断加大,绿地面积距“花园城市”和“宜居城市”目标相差甚远,国内外生态学界一致认为,城市环境中森林、绿地面积达到30%以上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50%以上为最佳居住环境,人均占地绿地面积40m2以上才能自动调节器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目前各大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各类建筑占地75%左右,交通道路占20%左右,公共绿地仅占2%~5%。因此通过立体绿化来开拓城市绿化新空间,实现生态平衡十分重要和迫切。对占地75%左右建筑空间进行立体绿化,市场需求是非常巨大的,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城市的立体绿化作为城市整体绿化规划组成的部分,在城市的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下一步的景观生态的营造中,将积极关注平时不被注意的角落,将绿化向立面、顶面、室内延伸,进行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满足绿化设计的三维性。在上海世博会的区展馆中,立体绿化,使世博会“绿色、低碳”的理念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众多的屋顶和墙体绿化,迎合了低碳、节能、环保、景观的需求,契合了世博会的主题,使得上海世博园的立体绿化成为未来城市的缩影,也成为园林工作者未来城区规划设计的重要范本。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已经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志,因此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就目前园林景观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及对策。
中国北方的园林景观树多为柳树,银杏,松树等,南方的园林景观树多为细叶榕,大叶榕,樟树,阴香,木棉等。不同树种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不同的色彩,北方柳絮飘扬,南方木棉芬香,不同的城市所反映出的城市魅力,也因城市园林绿化所选择的不同物种而不同。但是因为地区不同,绿化物种过分单一,例如,“北国风光,燕东胜境,正是枫叶之乡” 辽宁本溪就是枫叶之乡,枫叶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代表物种,当然枫叶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少了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过分的单一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弊端,就拿辽宁本溪市来说,枫叶,水洞是其城市的标志,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了特色,没有了亮点,城市绿化缺乏多元化。
中国东部每年的用水量却是全国最为严重的。据水利部有关人士介绍,这些缺水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17个省份,涉及2198万人口。很多东部城市缺水严重,这些城市大多分布在黄海,渤海附近,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也全国前几名的,但是用水量却是较为严重的,大部分的水浪费在城市绿化灌溉上,看看目前城市的浇灌方式,管道漫灌,大灌现象多见,还有的城市下雨天还要浇灌植物。种种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已经给城市发展带了很重的负担。
中国地大物博,物种丰富,但是在有限的土地上怎样才能满足城市绿化的要求,成为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屏蔽,我们在扩大城市面积的同时,园林绿化也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土地被高楼大厦,城市工厂,油漆马路所占据,空间的狭窄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城市盲目的争战土地,很多农田稻田被占据,
城市发展不能过分的单一,城市建设需要色彩,城市绿化需要更多的物种支持,缩短城市距离,延长花期,延长树木花朵的凋落期,增加物种的保鲜期。因此我们的园林设计专家需要研究更多的城市绿化品种,针对不同的城市特色,给城市增加更多的绿色,当然我们的城市也可以引进更多的外国物种,只要合适,我们都可以尝试。
雨水在欧美等很多国家被称为“城市的第二水源”他们利用收集雨水的方式来解决城市纯净水短缺的问题,解决了大部分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雨水经过高空的过滤和人工的加工,要比纯净水更安全可靠,它含有的微生物要比城市纯净水更丰富。还有的地方对人们日常生活污水的二次净化,也给我们的城市绿化带来了更多的动力。种植耐旱的植物,在我国山西关中耐旱的乡土物种有国槐、白蜡、杨树、五角枫等。对于那些干旱城市来说,选择这些耐旱的植物,是非常好的选择。
我们的城市已经被太多的功利所占据,城市的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就日前热议线指标,已经成为当今城市越来越重视的环境问题。例如:南京9个中重度污染天“绝无仅有”受中东部区域雾霾持续影响,江苏省过半城市多数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AQI)超过300,达严重污染水平。面对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园林绿化显得更为重要,在仅有的城市空间里,扩大城市园林绿化面积,通过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延伸城市园林绿化的面积,形成更为宽广的绿化带,净化城市空气。
上海、成都、武汉、沈阳等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多层次的园林绿化措施,有的城市在已经种植灌木树木的林园里,下面种植更多的草本植物。例如辽宁丹东的大梨树风景园,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样发挥着绿化的作用。在风景园里梨树,桃树,葡萄,板栗各种水果均有覆盖。上面是树木,下面是草坪。成都是国内屋顶绿化做得最好的城市,据悉,成都每年都会新增数十万平方米的屋顶花园,屋顶绿化逾200万平方米。德国80%的屋顶绿化都是轻型草坪屋顶绿化,轻型屋顶绿化往往被视为一种义务,开发商被强制进行屋顶绿化。这种方式保证了园林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为城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保障。
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更多的高科技技术被研发,无土栽培,无土绿化,无土种植,很多的观光园里已经见不到土壤,没有农药,没有化学物品,一律科学化种植,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密切联系。希望我们的科学家研究出更多的技术,减少污染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经济和环境价值,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在发展,园林绿化也需要发展,为了实现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的同步,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现在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多吸取一些先进的技术,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张丹.住宅小区景观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实例详解[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1-73
景观绿地对城市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迅猛发展,使得景观绿地建设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景观绿地规划建设放在考虑的首位,这不仅是为了提供市民良好的人居环境,更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适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保型国家。
城市景观绿地主要是指以栽植树木花草和配置一定的设置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塑造城市形象,基本由绿色植物所覆盖的具有较强装饰性和观赏性的城市公共绿地。城市景观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广场和公园、滨水景观绿地、街旁游园绿地和步行商业街绿地。
2.1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居民城市生活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开始厌倦了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冷冰冰,开始进一步要求社会交往空间和户外休闲场所。而城市景观绿地正可以满足人们这一心理和需求,能够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轻松愉快的交往与交流。
2.2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城市景观绿地也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一部分,分布性较广。城市景观绿地的增设增加了城市绿地空间,同时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城市景观形象。
2.3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城市景观绿地的建设带动了周围的城市土地的开发,增加了城市商业的机会。同时带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绿地设计还能带动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4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有助于城市防灾。城市景观绿地点小而多,有助于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缓解自然灾害。
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建设主体的意愿、建设材料和建设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呈现了“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无论是新城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景观绿地建设总是会暴露一些问题。
3.1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3.2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3.3城市景观绿地缺乏生态经济效益。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但是往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后,才认识到景观系统的重要性,这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绿化建设来弥补这种自然的缺陷。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绿地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流行的“草坪热”,不仅造成事后管理的难度,而且草坪的持续时间短,可能要经常更换,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3.4城市景观绿地与历史文脉脱节。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盲目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给野蛮的手法打乱。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
3.5城市景观绿地缺乏地方性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特性对于事物的影响。每座城市都有适于其地域性的景观建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景观的观赏性,例如强行把只适合南方气候的植物移栽到北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植物的观赏性和可实用性肯定也大大折扣。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不顾自身文化和人们意愿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现实社会中,设计随处可见,不顾人们的根本需求,缺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设计定位出错,经常是在自然绿地景观被人为破坏后,却希望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来弥补景观绿地的不足;后期管理不足,良好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还需要妥善的后期管理。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发展模式,这是在历史催化下的产物,与周围环境及自身的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城市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历史不能被否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要科学的有意识的发掘、利用和保护,使得历代所经营创造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得到延续,同时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既符合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进步感的城市空间。所以在进行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时,注意保存城市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珍品,使其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景观绿地规划中可以放置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沉淀感的小景来营造场地的历史氛围,可以是一片斑驳的墙面,一块当地的老石或是一棵枯树。
城市是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间,任何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使城市建设与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体现人文精神。
人们都希望看到美好的事物,所以景观的视觉和谐也非常重要,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必须尽量使城市景观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视角下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该尊重自然资源,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以自然景观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营造的硬体空间,使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为人居环境注入生命活力,创造特色环保城市。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形成安全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要求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应该让不同的社会团体收益,各得其所,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但是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发掘城市个性和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与其他不同区域的城市的差异个性,而且与周围城市也有所区别。
城市景观绿地设计必须首先满足为人们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活动场所和精神家园,使心理景观概念与周围环境空间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共存。一个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到:哪些中心景观应该被体现?怎样使人在景观绿地中取得良好的视觉关系?重要的景观植物之间通过什么可以取得联系?对于这些问题,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会做出回答。
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上,要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来进行选择,例如是观赏性绿地,可以选择一些尽观赏性强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姿态。同时也要考虑到景色的四季变化,可分区段配置之物。合理搭配植物,在平面上做到植物种植疏密合理,根据植物的树冠大小决定树的间距,在竖向上则做到高低层次、错落有致,也可以结合场地的地形和建筑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在植物的配置上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符合植物生长的要求。
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例如在游园小路两边一般采用不对称种植,而在主要道路两边则采用规则式种植。在植物的种植设计上尽量使植物以自然方式生长,充分利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生树之间的搭配,丰富视觉效果和空间变化;在道路两边应充分考虑遮阴效果的制造,同时宜选用树形优美、疏密有致、高低合适的树种。在每一个区段应设置一个突出的季节植物景观,形成景观中心。除了种植成本之外,植物栽种以后的养护费用也应该充分考虑。
国内外在城市园林绿化研究方面已有许多重大成果。199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城市绿化与园林学术会议”将会议主题设置为“城市绿化、城市森林及园林景观”,内容涉及城市绿地目标、形式与功能,植物选择与配置、管理等。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植物及风景园林两大方向上。园林植物研究包括木本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盆景、切花与插花、园林植物资源、草本花卉、温室园艺与室内绿化、园林植物适应性与耐抗性、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及快速繁育等:风景园林研究包括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园林绿化管理、外国园林等内容。其中,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木本花卉、园林绿化管理、盆景等是园林研究的重点。如苏东胜的《成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研究》李林的《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李梅的《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程伯平的《现代城市建设与园林艺术》尹京洲的〈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但长期以来,我国园林学界多倾向于对园林美学的研究和实践,很少自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绿地的结构、格局和生态功能等。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正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生态设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及实践取向方面都发生着重大转变。
当前,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但是随着城市的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出现了问题。
对于国际、国内流行的城市绿化成功模式,许多城市纷纷效仿,甚至“邯郸学步”,如灌木的种植为大色块、大拼搭、大修剪,大面积种植草坪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绿化特色7。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种类较单一,在植物园或城市周边的自然山林之中,大多数城市的应用物种数量在200~400种,只有个别城市的物种数量超过1000种,能够种植在街道两侧的树种就更少了。植物种类的单调易导致生态系统脆弱。近年来,大规模引进的外地绿化植物主要集中于少数品种,跟风和盲从的现象也非常突出。纵观长江中下游城市,行道树常用品种较少,主要为栾树、香樟、国槐、合欢、女贞等。
城市绿化树木特别是大树少,城市中心地区绿地更少,周边地区没有形成以树木为主的绿化隔离林带,建设工程的绿化配套工作未得到落实。一些城市的相关领导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意侵占绿地和改变规划绿地性质的现象比较严重:绿化建设,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城市绿化法制建设滞后,管理工作薄弱;违背生态发展规律,单纯为追求“森林城市”绿化景观效果而大量引进异地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附加值的树木,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城市原有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盲目引进外来植物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初步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计有75属、107种,其中就有62种是作为观赏植物、药用植物、蔬菜、饲料、牧草等由国外引进的。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极力模仿他人、追求时尚,把一些原产地不同、习性不同的植物不惜一切代价大量引进来,移植到一起,很难达到平衡。这些外来的“客人”很难在短时间内与当地的环境、生物等融为一体。外来植物由于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差,或是直接死亡,或是需要花费巨大成本来维系这些外移植物的生命,很难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目前,许多城市在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提高了绿化面积,但绿量却没有增加,绿化的生态效益并不明显。我国城市人口密集、空间有限,在这种特殊条件和环境下布置大片草坪,既缺少环境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难以满足人们的舒适要求。过多种植草坪使人们的活动场所减少,管理费用提高,城市的景色单一,同时,在可绿化面积要求不变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减少,生态效益大打折扣。
是造成目前园林绿化养护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目前,一些城市的老居民区由于没有配备物业管理,绿化养护费用要么由政府承担,要么由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从微薄的专用垃圾经费中列支,基本陷入无人管理养护的处境。有些居民小区虽然有物业管理,但用于绿化养护的费用标准非常低,基本处于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境地。因此,小区园林绿化急需要理顺体制,尽快建立由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杜会的要求,把“生态优先、合理投入、因地制宜、科学建绿”的理念贯穿于管理、规划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引导和促使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模式的转变,构建全新的城市园林绿化模式8。
坚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理念。要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由“城市配套设施”到“城市基础设施”理念的转变,要发挥城市园林绿化改善日趋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利用园林绿化植物的吸碳制氧、降温散热、净化地下水等作用,使城市环境达到自然平衡,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城市园林文化的理念。要实现城市由“园林绿地”到“园林文化”的转变,改变那种“有绿无景,有景无文化内涵”的状况9,就要把城市园林绿化升华为城市的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使之不仅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要,更应通过绿化来承载当地的文化、传播文明,使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的绿化景观。
坚持城市绿化是美化城市的理念。要实现城市园林由“绿化”到“美化”的转变。特色突出,风格多样的园林绿化景观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应突出本地特色植物,注重乔灌花草结合,营造复层植物群落、树木组团式布置、花卉大色块栽植的景观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体系,营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生态空间。
①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增加乔木种植数量、改善植物配置结构等有效措施,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效益。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积极投入等管理措施,降低城市园林的发展和养护成本。③政府主导、杜会参与。发挥政府在政策保障、规划控制、理念引导、资源协调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和推动全杜会的广泛参与。④坚持生态优先、功能协调。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城市园林绿化追求的目标,只有将城市绿地与历史、文化、美学、科技相融合,才能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景观、游憩、科教、防灾等多功能的协调发展。
城市园林是一个集杜会、经济、自然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由于每个城市气候、地理位置等基础条件不同,植物种类千差万别。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必须依据城市的不同类型,对所在城市的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研,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内在联系,遵循它们之间的生存、生长、发育,以及适应性等规律,提出科学的决策。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制订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会同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在城市建设设计上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进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的植物。园林规划设计部门要按照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严格审查规划设计方案,要把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组织专家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将具体要求落实到方案的评审标准中,避免注重于单一的观赏功能或是局限于眼前效果半岛bandao体育,而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角度考虑,树立长远目标。
在充分了解城市发展现状,考察城市现有景观风貌的基础上,编制并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并以此作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衣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政府主管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牢固树立科学、节约的绿化意识,将发展科学型、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目标和责任,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在此基础上有效实施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开展道路、河流等的绿化整治工作,严格按照规划目标提高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以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并且进一步提高园林建设和管理水平,实施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制度,有效保护历史名园。
提高全民绿化和创建意识。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要引起相关领导的充分重视,要开展广泛的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半岛bandao体育,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在此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加强宣传教育,争取杜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提高全民的绿化和园林城市创建意识,培养全杜会爱护公共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全杜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各地发展规划、园林绿化的主管部门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规定,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落实绿线管制制度。城市绿线必须向杜会公布,接受杜会监督。要结合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梳理现有法规,加快修订、完善园林绿化相关法规和标准,将节约型园林绿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技术标准和规范,使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园林绿化设计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结合城市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绿化布置,可以在繁华街头和主要路口设计一批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如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以此来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同时,新建城区适合种植大面积的绿化植物,针对老城区由于人口密集、空间有限等历史原因导致的绿地面积的窘迫状况,其绿化建设重点以改造为主,必须考虑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来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绿化养护是搞好园林绿化工作的关键,无论多好的绿化设计和建设,如果后期养护不当,也会功亏一篑。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只强调除草、浇水、喷洒衣药,其模式较为简易原始,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半岛bandao体育,这将直接影响绿化的景观效果,难以发挥园林绿化的功效。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所谓的城市特色,并不是一个特立存在的对象,它是基于城市多年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地理特质、人文历史、物质科技相结合的地域属性,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故事的展开,这种属性得到了丰富和延续。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则是将城市特色充分保留和传承的载体,将城市特色融入城市绿地景观中,丰富城市绿地景观的同时,凸显城市风貌的个性。
城市景观,从城市规划与城市人文的角度审视,其包括了侠义的“景”和人的感知结果的“观”,以及人在“景”中实现“观”的过程,即“城市生活”。很具之一观点,可将城市景观概念概括为“城市环境”“城市生活”和“城市意向”三个方面[1]。城市风貌由形而上的“风”(指风格、格调、平哥、精神等)和形而下的“貌”(面貌、外观、景观、形态等)组成 [2]。城市绿地景观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3]。
综合以上的几个概念,笔者认为城市绿地景观风貌是将城市形而上的“风”,融入人工打造的绿地景观中,呈现出来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自身特色,将城市潜在文质形态与城市绿地景观形态相结合统一形成的城市面貌。
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是“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宾市早在西汉高后六年(前182年)已设城,至今已有2191年历史,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
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是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的地段、沿江又有七星山、观斗山、龙头山、水口山等自然山体隔江而立,宜宾城市就座落在其间,地势有高有低,层次丰富,城与城隔江相望,以桥相连,形成了宜宾特有的“城外山环水绕,城内山水相间”的山水格局。
宜宾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地区历史上的政治、商贸半岛bandao体育、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等,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以自然山体为主要的联系通道,突破山、水分离的结构体系,将山、水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条纵贯南北城市的通风廊道,缓解城市冬季由于静风导致的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穿越东西的岷江、长江作为另一条历史文化长廊,突出宜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这两条生态绿廊是整个绿地结构的骨架,同时利用区域内的其他几条山体,结合城市布局结构,构成南北通达,东西相连的生态绿网。用“环圈围绕,点面结合,大小配置,绿廊联系”的方法构成“一心多点块、一面多廊道”的绿地结构,打造宜宾“山水相依、田林镶嵌、城缀其间”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按照总规对宜宾市景观风貌的规划要求,以及宜宾市的绿地景观风貌特征,确定出宜宾市绿地景观风貌的结构为:“三轴、三带、四区、多点”。即:三条城市景观轴线(国际酒文化景观轴、都市产城互动景观轴、特色文化景观轴)、三类城市景观带(滨水绿化景观带、道路绿化景观带、山体生态景观带)、四个景观风貌区(三江口核心景观风貌区、志诚临港产业风貌区、天柏高新产业风貌区、南溪科教文化风貌区)、多个绿化节点(城市广场、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等城市绿化节点),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城、水、绿相互交融的开放型绿地系统格局。
城市绿地景观分类主要有:城市景观轴线、门户景观、滨水绿化景观、道路绿化景观、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景观以及其他城市景观节点。
每一类绿地景观都上演着自己在整个绿地系统中的不同功能以及文化角色,城市轴线景观呼应区域文化和轴线主题,形成一条连续、统一、丰富的城市绿廊;门户景观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整体简洁大气;滨水绿化景观以防洪安全为基础,巧妙利用水资源与文化资源,形成良好的城市带状生态聚落;道路绿化景观充分利用城市线型空间,根据道路等级和道路性质,以统一中存在一定特色差异的设计方式增加城市绿化量;城市重要景观节点注重与其区域文化相呼应,营造良好的生态植物群落,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景观在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同时,凸显地域风貌特色,营造独特宜人,文化氛围强,有记忆感的城市景观环境;其他城市景观节点则是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尽可能多的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并合理均匀分布绿化节点。
不同类型的绿地景观根据其类型特色以及区域文化特色在景观的打造风格,植物的选择以及搭配方式,小品的搭配设计,水景的营造等方面以不同的构成方式共同营建出特色、系统的城市绿地景观风貌。
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首先以城市的绿地系统为基础,再加入城市自然人文的特色增加城市风貌的独特性。现目前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都是基于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所以它跟城市景观风貌一样,是致力于实现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多方面叠合和良性循环,只有三者实现相互支持、互益循环、互惠共生的协调发展关系,才能真正的做到城市特色的绿地景观风貌。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在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方面做的不够,形成了缺乏城市特色的危机。在绿地景观风貌规划时,要充分结合城市绿地现状,对其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挖掘研究城市社会文化,继续延续和抒写城市故事;综合城市经济,以绿地景观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只有对三者进行综合考虑,让城市具有稳定的生态、丰富的社会文化和良性发展的经济,且三者之间良性循环,才能有助于城市特色品质的不断提升。
[1]董鉴泓,阮仪三.名城文化鉴赏与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防风固沙、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等重要作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还是自然的人工再造,由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构成。同时,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又是一种景观艺术,可以丰富城市建筑色彩、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总面积2.8万km2,市人口230万,包头市的园林绿化事业是伴随着机械制造、稀土等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就目前来说,包头市绿地面积为6123.54hm2,全市的公共绿地面积5909.85hm2,绿化覆盖率31.84%,绿地率32.05%。市内各类广场绿地34个,公园11个,街头景点135处。城市面貌和市容景观得到了市民和外来游客的普遍赞誉和好评,并先后荣获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
成吉思汗生态园:它是位于包头市南侧的一处总面积770hm2的自然景区。该园区内有开阔的绿草地,也有天然的草滩,生态状况极佳,是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景区主要细分为景点区:商业开发区、休闲度假区、门前风景区、民族体育竞技区、世界植物展区、天然湿地保护区、生态科普示范区、草原风光区,特有的自然风情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人民公园:说到包头市的公园,不得不谈的就是人民公园,它位于旧包头城西南处,是有史以来包头的第一个公园,对于包头市民有着重要的意义。园中设有温室花卉区、儿童游乐园、游泳池、动物区等游憩场所。近年来,人民公园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善,面积也有所扩展。
劳动公园:劳动公园位于呼得木林大街南端路西,钢铁大街东端以北,占地面积54.1hm2。园中主要有水上活动、儿童游乐场、旱冰场等娱乐设施,园区内花木交相呼应,亭、榭相错,很有江南风光。
包头市的主要防护林带有建设路林带、包钢厂前林带、城郊经济林带、北郊林带等,各类绿地明细详见下表:
包头市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风光,所以一直致力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出了一个蓝天碧水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绿地必须具有系统性,这样才可以使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效益;在植物选择方面要尽量以本地树种为主,协调好植物配置的种类与数量构造稳定的生境,充分展现出自身独特的自然景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协调植物与景观的关系,努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打造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包头市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设计的总目标是形成“羊城楼房羊城树,城市掩映森林中”的新型城市。以公园绿地为基础,普及居民区和庭院绿化,利用街头绿地作为点缀。以黄河湿地保护带为网络将文化广场、绿化广场等景点作为突出的亮点,构筑自然山水园与塞外粗旷、浑厚的草原相融合的城市景观。
到2013年,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40%以上,绿地率必须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要达到12m2。
到2016年,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45%以上,绿地率必须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要达到13m2。
以大青山、城区、田地、黄河的自然风光为基础,以各个公园绿地为重要核心,以周边大型生态林地为主体,利用路、河、绿带等绿色网络连接,形成“南田北林、依山傍水、绿城居中”的绿地空间格局。
结合包头市一市、二城、三组团的城市格局,可以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公园棋布、分布均衡,森林围城、绿网连接,点面结合、多点渗透。也就是以公园为主,大量拓展公园绿地。在城区四周建设大规模的生态防护林,最终将城市掩映在森林中。由于包头市有新旧两城区,两城区以大面积的风景林地相隔,城区内园林路构成一张覆盖整个城区的绿网,形成了一个以氧源林地、防护林带、道路绿地、公园绿地相互交织的绿地格局。
在进行树种规划时我们主要是遵循以下原则:乡土树种为主原则、抗性优先原则、地带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
正常情况下,在植物配置比例方面是有一定要求的,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一般是6.5:3.5,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比例为8:2,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控制在7:3左右。
1.樟子松。樟子松长势健壮、树型雄伟,对干旱风沙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主要可以用于庭院绿化和大坏境绿化造林以及城区公路两侧的绿化,建设路的绿化就是采用了樟子松。
2.新疆杨。新疆杨在包头市的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它是一种十分具有北方特色的树种,适应性强、枝干粗旷豪放,主要可以用于道路和防护林的绿化。
3.河北杨。与新疆杨相似,河北杨也是包头园林独具特色的一个树种,独特的树形,耐干旱的特性使得河北杨在包头街头绿化中广为运用。
本着“开敞空间优先”、“城区优先”的原则,按规划要求,建设包头市各项绿地。确立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分为中期和远期。
中期:即2011~2013年,包头市城区绿地建设以完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为主,而市域绿地建设以城区氧源绿地为主。
远期:即2014~2016年,必须全面实现本规划所提出的绿色空间体系,重点以大青山南麓绿色屏障和城市农田生态保护区林网建设为主。
经大致测算,道路绿地每公顷造价大约为25万元,公园绿地每公顷造价大约为100万元,防护绿地每公顷造价大约为10万元。完成规划总投资概算为233485万元。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景观绿化带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景观绿化带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它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我们必须运用植物生态功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 王祥荣.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绿地生态建设研究――以上海、伦敦为例[J].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2(2).
[2] 苏俏云.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6(11).
[3] 王祥荣.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4).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一体、城乡统筹、生态宜居、产城互动、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为原则的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功能完善、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在以往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致使城市文化不清晰、规划理念不切实际、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园林景观设计与绿化配置水平较低,人居环境适宜度不高。
随着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当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国家适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部署,并在积极制定《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河南省政府制定的《关于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62号)明确提出:有序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落户等28条实施意见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6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新型城镇化仍是重点工作,并积极投身制定本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城镇园林绿化则作为城镇化建设重要环节来抓。
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设计在推进城镇化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赢得了较好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风景园林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也呈日新月异之势,但两者的有效且完美结合方面则暴露出一些问题: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节能环保。事实上是城市建设让城市的自然湖泊、河流、山林沦为建设用地,而在城市内部却为打造景观进行大量的开湖堆山、构筑“假山、假水”的人为景观,违背了新型城镇化风景园林建设的原则。
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在于绿地率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因此,在城市的绿化建设方面则出现单一追求绿地面积,而对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不纳入绿地面积指标计算的绿化建设力度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为节省绿化资金,多数只进行低层次的草坪绿化,没有呈现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
风景园林建设不但有自然生态效应,更要有社会生态效应。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城市的园林建设只追求绿化的形式,搞“森林式”、“花园式”密植。一方面植物没有相应的生存空间,成活率降低而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挤占了本应有的公共活动空间,使得空间缺乏质性、多样性,降低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内涵。
在制定园林绿化规划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城镇功能,坚持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地区的生产、区位、生态实际,兼顾人本原则,以服务居民为目标,完善居住区与产业集聚区间防护绿地林地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已经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无法满足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人民群众的需求,滞后现象严重。因而,在推进城镇园林绿化工作中,要根据已有的市政设施布局,结合现有的生态环境,以及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园林绿化设计,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只能通过规划、新建距离居住区适中的公共服务园林景观。
当前城镇居民对于区内园林景观、绿化景观的需求增长快速,不合理的绿化布局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因而,在城镇园林绿化设计中要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充分满足群众需求,努力结合地区实际。在条件许可的城镇,可充分结合城镇文化特质,打造特色的园林绿化空间。
1.1.1风景园林。风景园林作为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自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能够让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取得双重的满足。我国的风景园林拥有悠久的历史,最先称谓为“庭院”,是一种造园的活动。现今风景园林已经作为一门前沿的学科,广泛地使用在学术和行业领域。
1.1.2城市绿化。在《园林术语标准》中将城市绿化定义为,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而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将城市绿化如是定义,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国家标准GB/Y50280―1998)。亦指城市道路、各类公园、工厂、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以及居住小区等地,综合考虑绿化、建设、城市三者的关系,栽种植物来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生活和发展的城市环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随着城市的高度开发,城市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大百科全书(1988)中将园林、建筑和城市规划列为3门并驾齐驱的学科,可见风景园林在城市绿化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从1992年建设部在全国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以来,各地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建设园林城市为城市绿化目标,大力提高全社会绿化意识,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2.1.1绿化指标不足。目前,依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来检验,西安的城市绿化指标情况依然不乐观。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资料显示:预计到2015年,西安城区绿地率将达到35.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m2以上,届时1/3以上城区将被绿地覆盖。
2.1.2绿地分布不均衡。从分布上看:南郊比较合理,老城区和东郊一般,北郊和西郊有很大的缺陷;公园绿地的分布很不均衡,南郊文教区是西郊工业区绿地的3倍,是北郊的6倍,这个数字,过去是8.8倍,这几年,因为行政中心北迁后,加大了建设力度,比例降到了6倍,但是差距仍然很大。许多地方的环境容量太小、绿地效果满足不了市民和游客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2.1.3植物种类应用的不足。(1)植物种类有限,生物多样性体现欠充分,城市绿化树种单调,难以保证生物的稳定性。以城市道路绿化分析,虽然综合选用植物种类较丰富,但就具体路段而言,品种单一,立体绿化效果一般。由于植物群落中物种间存在竞争和相互依存关系,若植物种类单一,势必导致生长不良,虫害发生概率高,群落稳定性下降,使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2)乡土植物应用偏少,难以保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且地方特色不明显。乡土植物不仅对本地环境适应性强,而且能充分反映地方特色。(3)季节景观不丰富,色彩搭配欠佳,春花、夏绿、秋色、冬绿是西安市植物造景的基本特征,但目前全市绿化存在的普遍情况是:春季观花卉、灌木比较少,秋季色叶树种比较少,冬季总体景观单调,所以,整体景观效果不够热烈、欢快,难以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
目前,西安的城市绿化设计普遍存在,设计理念空洞,作品难以得到切实反映。理念与方案缺乏连贯,只追求形式上美而忽略功能,肤浅而花哨。缺少人性化设计,无视居民的户外生活空间的需求,设计方案的实施强度弱。作品不能真实反映规划设计理念及落实设计,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群数量庞大。
2.3.1绿地被侵害问题严重。(1)病虫害。据西安园林部门调查,西安市已发现树木病虫害多达300余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天牛、金花虫、蚜虫、腐烂病、烂皮病等。这些病虫害对绿化成果已造成严重威胁。(2)绿地被侵占。西安市由于各种原因绿地被侵占严重,各大公园都有不同程被侵占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城市开发和拆迁,城市绿地被侵占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小区建设没有进行绿化或绿化指标达不到标准。(3)树木的破坏。西安市尽管年年进行街路绿化的新植和补植,但在一些城市中心地区、繁华地段、商业网点的街路树木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滥砍盗伐现象屡屡发生。
2.3.2专项维护基金不到位。由于城市绿化属于市政工程,其资金仅仅来源于财政拨款,需要层层审批,没有专项维护基金来支持其运转。
从全国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情况看,西安市的城市绿化处于中游水平,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然而,许多城市加快园林绿化工作力度,加快建设速度,增大资金投入,而西安市在一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所以要提高对园林绿化紧迫性的认识,从观念开始改变。
根据西安市的城市绿化现状来看,其分布十分不合理,尤其是北郊和西郊有很大的缺陷。在改善城市绿化环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绿地规划要有前瞻性;强化绿地系统规划的操作性;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水平。
3.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果等方面,综合评价西安的城市绿化,同时考察城市绿化的客观要求和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
3.3.2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园林绿化的环境功能性、采用指标的多样性和宽泛性,因此,对园林绿化的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是多学科的,诸如遥感技术、统计分析技术、景观生态理论和社会科学的应用等。
3.3.3系统的综合评价。对所有的绿化指标及其功能的量化研究完成后,要对这些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的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进行加权,得出综合评价指数,从而对不同时期的绿化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
园林城市发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城市园林建设的本身是科学性的技术,要尊重科学,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园林城市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科研和论证;发动群众、宣传教育,加强园林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加强领导,科学建设园林城市。
针对现有的资金来源单一的现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加以改善:加大财政投入;采取多种办法筹集绿化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建设。
由于现有的制度不完善,还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因而加强执法也有着必要性,其途径为:加强法规建设;严格绿线管理制度;强化植保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前沿学科,对城市绿化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城市绿化又需要风景园林的技巧来充实,二者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完美的结合,为人类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风景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设计层面来说算得上是理念超前或者过于复古。但是,这样的设计理念却难以在实际的城市绿化中付诸实践,究其原因是设计理念的空洞。为了让设计更加接地气,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就地取材,充分发挥西安的民风民俗以及人文特色。在西安的城市绿化过程中,充斥着我国环境破坏严重的迹象,但是,这些原因很大可能就是由于城市绿化的指标不达标。在实践中,西安的城市绿化应该利用风景园林的精髓,辅以西安的特殊民情民风,铸就十六朝古都的现代风韵。
1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1)
2薛为东.试论我国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J].中国园林,1992(3)
建设集约型景观并不等于因陋就简,减少各种资源分配,更不等于减少对景观的投入。经济集约设计是这个时代所趋,其核心理念是避免浪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经济集约型设计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投入与效果的性价比问题,在合理的投入下做出合适的设计,增加景观亮点,成就景观商业上的精彩和景观艺术上的经典是我们执着的追求。毕竟景观作品是长久的“硬件”,硬伤和浪费的投入会带来长久的不良影响。景观建造成本的控制有很多办法和窍门。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发展,城市绿化发展所呈现的问题日益突出。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多个城市的绿化发展未能够达到国家建设部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1.违背植物自然特性。当前,国内部分城市企图瞬间改变城市面貌,一味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即大范围铺设草坪、植花种树,严重违背了植物自然特性。同时,万物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生存法则,尤其是植物最为显著,若在未考虑植物自然特性的情况下,盲目移植植物,难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导致大量的植物短期内死亡。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绿化城市的作用,反而给予城市带来了经济负担。
2.绿化建设管护工作负担大。购买或租用土地是政府部门进行绿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除此之外,为保证城市绿化持续发展,更需要聘请一大批管护人员用于“照顾”植物,即城市的绿化面积越大,所需招募的管护人员越多,从而城市所需承担的经济负担越大。总之,绿化建设虽能够给予城市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但也存在大量的绿地建设、管护资金,使城市面临着较大的经济负担。
3.绿化建设管理相互孤立。目前,我国各城市中参与绿化建设的部门较多,如农林部门、建设部门及开发商等,上述各部门之间相互孤立,各自为阵,以至于出现绿化建设重复的现象,因此不仅占据了更多的城市用地,而且导致大量的城市绿化建设资金浪费、流失,不符合经济集约型城市绿化的宗旨。
经济集约型绿化建设是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一贯主张,这一主张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严格遵循土地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集约利用原则,力求以耗费最少的土地和资金最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笔者认为,应从下述四个方面进行城市经济集约型绿化建设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积极推行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城市经济集约型绿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土地条件,选择适合该条件生存的植物进行种植,从而实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的目的。通过立体绿化既能够减少城市用地的耗费,降低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又能够美化城市,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积极作用。
2.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发展城市林业也是城市经济集约型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之所以被重视,其原因在于城市林业占地面积小,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适应力强,易于管理和维护。除此之外,通过发展城市林业仍能够达到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景观的目标。城市林业的建设需以生态林、经济林及风景林相结合原则为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还能够为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3.重视起城市绿化节约用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水资源匮乏,同时,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始终作为国内学者的热点研究问题。对于城市绿化建设来说,其更需要耗费更多的水资源用于灌溉植物,以此重视起城市绿化节约用水问题不容忽视。
就植物而言,雨水无疑成为其最好的灌溉水资源,因此需要我国落实好雨水收集利用工作。雨水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具体采用哪种利用方式需依据绿地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其中直接利用方式最常用于有景观水池的城市绿地中,即让雨水随着地表流入景观水池中,以满足绿地的需求;对于没有景观水池的城市绿地,可以为其建造雨水蓄水池,之后在采用直接利用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间接利用方式,即城市绿地面尽可能使用渗水材料,或者在绿地的不远处,设置多个洼地,将更多的雨水引入洼地中,使其渗入地下,供植物吸收。特别注意的是洼地设置区不能够影响正常交通。
4.加大绿化建设管理力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绿化建设趋于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此时为了保证城市绿化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可实行招投标机制,让更多的城市绿化建设企业参与竞标,政府从中选出最佳的企业,由此承担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任务;其次,政府部门还需发挥其考核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建设和管理状况进行考核监督,一经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要求绿化建设企业返工,确保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高水平、高质量;最后,推行统一的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的财政核拨机制,做好财政经费预算工作,保证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无论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间里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因城市的绿化环境使其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那些没有依法负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来说,实际是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影响下,人们节约能源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加大。而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了工业化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建设所折射出的,是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旧的发展模式,于是景观设计自然地转向了经济节约型。业主以及建设方的观念也在改变,越来越重视成本和资源的节约,高成本的东西亦不再叫座。本文的一些实际经验总结希望能够给同行一些启示。
1.赵警卫半岛bandao体育,王荣华.论园林的生产功能[J].湖北农业科学,2010(1)
2.陈建芳.丽水市现代园林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11)
3.王凤珍.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生态经济,2011(7)
4.黄明拾.南方常绿果树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0(9)
5.贺德高,高巧玲.浅谈中国现代园林艺术[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7(5)
6.郭蓉芳.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1(7)
7.刘志强.关于建构我国集约型园林体系的思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4)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并不单单包括绿色植物设计,它表示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反映了人类由当前技术文化引起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表现了设计人员的道德和社会意识的存在。绿色设计来源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要改变当前生产模式,要保护当前人类生存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自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转变为良好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力求与社会发展、环境发展做到和谐统一。
国家建设部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说明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绿色建筑。在评价当中明确规定了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评估体系、建材绿色化等,并且也关注到了建筑物周围的环境、道路、植物种植等,如明确规定了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绿化物种,而且规定设计当中可以利用包含乔木和灌木的复层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单纯的草坪;对场地上原来存在的树木、水塘和水系等要充分保护,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土地生态价值,这些规定不但适用于绿色建筑,同时为园林景观绿色设计提供了参考。
城市园林景观绿色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依靠绿色建筑设计,力求促进人、城市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有效利用自然条件合理运用人工方法创造优良健康的居住环境,防止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发生,大力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我们做哪些工作呢?首先在建设材料的选择上,要大力应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不但可以大量减少运输费用,节省财力人力,而且还能有效保护环境,由于这些建筑材料都是当地生产,因此材料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在建筑当中可以放心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还有,我们利用人力加工也可以得到很多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取代开采自然资源得到的材料。这种生产模式不但可以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利用提高生产技术的方法,不断提高建筑材料优越性,使之比开采资源得到的材料更佳。做到这一点,不但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而且得到了质量好,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在生产中可以依据不同的建筑需要和不同的施工条件,制造出自己需要的各种建筑材料。
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更多的建筑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严重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和当地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而环境却越来越差。因为必须马上改变传统资源开发形式,大力保护生存环境,开发应用当前成本低的各种能源,充分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如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制热等新技术。
在绿化设计工作中我们要逐步改善传统绿色设计模式,保证利用一种方法而达到多个目的。如在扩大城市绿色面积工作方面,可以通过种植多种类型的绿色植物来达到其目的,不但可以保证植物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而且可以实现与其他绿色植物的结合,达到绿化的层次化发展。对于城市建设的规划者而言可以大力应用各种绿色设计方法,也可以在推行一项工作过程中应用多种方法。
建设城市园林景观和推行绿化工作主要是城市内部工作,利用人为工作予以完成。因此要使城市园林景观绿色设计内容越来越丰富,如绿化工作中不同植物间的搭配要做到科学性,在应用不同绿化手段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各种不同的绿化手段,打造绿化工作立体层次,创建稳定的景观内部空间,应用多种方法保护手态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绿化手段越来越多,绿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实现人为环境改造和自然环境的充分融合,创造出绿色健康、科学合理的人类生存环境。
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很多领导人员意图全部改变城市原来的自然环境,力争建设一个全新的城市,这种做法缺乏科学性。城市原来的自然环境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全部改变城市原来的自然环境,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大量的建设成本,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原有的规律。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依据城市原有自然规律,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遵循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在大力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进行绿化设计,不能不顾绿化重点,不顾自然规律,白白浪费前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