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博尔塔拉河谷(4月27日无人机拍摄)。美丽的博尔塔拉河谷,清澈的河水由西向东蜿蜒而来,滋润着两岸树木,生机无限。 胡维斌摄
村民在叶城县加依提勒克乡欧克阿哈德艾日克村的核桃园里给核桃树打药(4月17日摄)。近年来,叶城县紧紧围绕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狠抓嫁接改优、疏密改造、肥水管理等工作,有效提高了核桃产量。 马甲兵摄
4月,春满天山南北,绿色如波翻浪涌般在大地上蔓延。嫩绿的春叶下,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在新疆,林木量正趋于稳定,无论人工林还是天然林,人们正在用各种方法让树木更加“强壮”半岛平台,一系列举措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实”字。
如今,新疆的人工绿洲面积已经比新中国成立之初扩大近6倍。在过去几十年里,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各地州市不断扩展绿洲边缘,用各种方式改善造林立地条件,人工绿洲不断扩大。“可以说,时至今日,基本上具备合适水土条件,适宜大面积造林的区域,大部分都已经种上树了。”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副处长裴玉亮说。
如今的新疆,坐拥1850万亩林果,分布在全疆几乎所有地州市,更大空间内,规模宏大的三北防护林体系,护佑着绿洲良田、城市乡村。林果业成为新疆农业的重要领域,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的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新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新疆降水量稀少,平原区人工造林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无法依靠天然降水,主要靠灌溉。因此种一棵树,就要管它一生,这意味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其间只要一断水,就会导致之前所有的工作前功尽弃。因此在新疆造林,不能只考虑几年后的事,更要考虑几十年后的事。
当新疆自然气候、水文条件不断发生变化时,结合国家政策与新疆当地实际情况,需要人们进行更周密的思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新疆不再追求人工造林面积,而是转向提高绿洲内的林分质量。
退化林分是指因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防护林。
如今,退化林分修复成为绿洲“强身健体”的重要措施。“我们主要通过补植补造、更新造林、对受病虫害影响失去防护功能的区域重新规划造林等方式,来加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修复。”裴玉亮说,在阿克苏柯柯牙区域,1万多亩的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纯杨树林换成杨树和胡杨的混交林,起到了分层防风效果,有效降低了干热风对果园的侵害。
在群山间和大漠上,天然林正在以另一种方式逐步改善生存条件。广袤的天然林散布在三大山系和荒漠中,和人工林遥相呼应,呵护着新疆的生态环境。
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灯草沟村一处叫沙沟的山谷,郁郁葱葱的雪岭云杉从山腰铺展到山脚,颜色均匀,树势茁壮。这片天然林属于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鲁木齐板房沟分局管理。“这片林子很健康,对天然林而言,极其重要的工作是防火、防病虫害以及森林抚育。”板房沟分局局长艾尔肯·吐拉克指着山林说,他刚带领队员完成一场防火演练。目前,新疆“互联网+森林草原防火督查”系统建设正在扎实推进,1818个进山卡口推广启用“防火码”。
浩瀚林海中,看不见的战斗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防守方是林木与人类,进攻方是各类病虫害。“我们对进入林区的所有可能携带虫源的木材都要检查,用严防死守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板房沟分局森保科科长马莉花说,“护林员巡林中发现异常状况的树木,都会第一时间上报,监测人员会迅速赶往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对树木作出判断和处理。”2021年,新疆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2182万亩。
人类在外围用各种方式杜绝病虫害传播,同时尽最大努力改善天然林的生长条件。“我们有40多万亩天然林,除去那些山势高陡,不具备抚育条件的森林,约有23万亩都进行了森林抚育工作。清除林木下方的枯枝干枝,既降低了发生病虫害的可能,又为林区创造了更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天然林木自身的茁壮是最关键的。”艾尔肯一抬手,指着不远处的两处幼林说,“你看区别多明显,同样的地方,人工种植的小云杉长势就不如天然生发出来的幼林。”
新疆天然林昔年最严重的威胁早已远去。新疆在全国最早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至今已经过去了17年,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实现双增长,如今整个新疆森林覆盖率已由2011年的4.24%提高到5.02%。
托木尔峰直插云霄,峰下平原上现代文明繁荣发展,一如“万户平临不夜城”。但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宁静如昔。“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就是托木尔峰及周边的冰川、积雪和各类动植物资源。”在琼库孜巴依沟,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杨泽军说,“保护区内有现代冰川197条,孕育了10条河,包括阿克苏河半岛平台。”
当阿克苏地区绿洲发展日新月异时,保护区内,尤其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一切都保持着千百年前的样子。“我们的工作就是保持山上的原貌,正是山上的‘不变’,才保证了山下的‘变’。”杨泽军说。
杏花报春半岛平台,新疆1850万亩林果的花期次第到来,让果农、蜂农、游客喜笑颜开。如今,林果业已成为新疆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荡漾的绿意改变着绿洲小天地,充实着农民大钱包。
2021年,皮山县固玛镇欧吐拉喀什村果农奥斯曼·努日家4.5亩核桃林再次丰收。他说:“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我家核桃品质不断提升,大果多,价钱也好。”奥斯曼的核桃林只是和田地区数百万亩林果产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目前,新疆林果业的商品果率已经达到86%,果品产量达到864万吨。
浩瀚绿海阻挡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不断侵蚀,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正在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2年来,在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今后,新疆将通过退化林分修复、低效林改造等方式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而树种的选择就非常重要,至少要满足4个基本条件:有生态价值、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资源环境、成活率高、退耕户有持续性收入。
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何家湾中心村村民沈克新前些年退了2600亩地,除去榆树杨树外半岛平台,他在300亩地里种上了一种特殊树木——文冠果,这让他连续12年从300亩文冠果树上获得收益,“从2006年起就有人上门收果籽,现在文冠果的产业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了,我才发现自家的树从枝到叶、从花到果全是宝,附加值越来越高。”沈克新说。
科学实施退耕还林,实现了这类土地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的最大化。从低产出的农田作物半岛平台,到持久稳定的林业产品,以及林木壮大后林下空间构成的复合型经济,退耕还林为本来经济效益低下的沙化耕地提供了重新发展的空间。而目前以经营大户、企业为退耕单位的实施方向,则为林业产业化打下了可靠基础。
价值导向的变化,不断引导着人们以退为进,在生态第一的目标中推动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在轮台县国家级公益林解放渠管护站,护林员王香保已待了21年,“塔河近年不光向下游输水,也开始向我们这里的胡杨林输送生态水,胡杨林变得越来越好了。”
这意味着这片胡杨林不但锁死了沙漠扩展的趋势,还成为沿线县市发展经济的可靠保障和直接助力。从塔河上游的泽普金湖杨景区一直到下游的尉犁县罗布人村寨,以沙漠胡杨为主题的优质景点不断涌现,成为新疆旅游业的重要板块。事实上,新疆80%以上的5A级景区和70%以上的3A、4A级景区都在林区、草原和自然保护地。而1000个实施美化绿化工程的村庄,也在为乡村旅游助力。
如今,新疆的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夯实着生态稳定的根基,支撑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土绿化变得更加科学,城乡美化绿化统筹度也在不断提升,绿色越来越“健康”。新疆的林地,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