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如何促进城乡绿化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话题半岛官网。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沈应柏,请他就此相关的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沈教授是植物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任中国林学会古树名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在植物养护技术领域获多项成果,有丰富的经验。他从树木健康的概念到影响因素谈起,提出了实施树木健康战略等对策。
沈教授的谈话是从北京的城乡绿化谈起的。他高兴地说,北京市基本形成“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绿色空间格局。这标志着园林绿化事业即将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一个新阶段。保障树木健康,是城乡绿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关于树木健康,沈教授给出的定义是,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树木,与其他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和谐共生,枝、叶、干、根各器官外观正常、无残损,无病虫害,各项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正常,对外界环境(生物、非生物)变化有良好适应性的生活状态。
沈教授说,树木健康的维护,是使树木免受外界生物或非生物等不利因素的危害、保持树木健康状态的人为干预活动。它是利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在树木全生命周期和园林绿化全过程中,改善树木的生存条件、消除树木健康隐患、发挥树木生长潜力、从根本上预防树木疾病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沈教授看来,树木的健康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保障林木健康的举措,主要包括种源选择、规划设计、造林技术、日常维护和密度调控等。
沈教授以侧柏为例,说明其地理变异和种源的重要。侧柏苗高生长地理变异表现为东南部种源比西北部种源的生长潜力大。其抗旱性地理变异则表现为西北部种源比东南部种源的抗旱性强。其抗寒性地理变异表现为北部种源抗寒性更强,且与极端低温呈正相关。
沈教授说,有些油松在北京生长不佳,是因为种源多来自海拔较高的山西、内蒙古东部;有的侧柏在京越冬时容易出现枯梢,则因为种源来自侧柏分布区的南部。一些银杏树焦叶或者干梢,原因是苗木来自南方的银杏次生种源。不少白蜡提前落叶,是因种源来自种植地偏北的地区。沈教授强调,绿化中最好使用乡土树种。苗源地距离造林地不宜超过300公里,引种苗应在种植地苗圃培育3年以上才能用于造林。
沈教授说,树木的健康还受到降雨的影响。降雨通过影响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蒸腾作用的大小等来影响树木的生长。如果冬春季节有效降雨量少、温度较高半岛官网,植物蒸腾失水多,易受旱害。而夏季长时间高温无雨,土壤缺水半岛官网,不能补偿蒸腾耗水,也可导致植物受旱害。雨季长时间大量降雨,排水不好的林地长时间积水引起土壤含氧量下降,使根系有氧呼吸受阻,根系吸收水分能力下降,植物根系容易腐烂。沈教授指出,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树木缺水时,及时灌溉,林地积水时,及时排水。对于大面积的造林地,也要争取浇冻水、返青水、5月防旱水。
树木的健康,还受温度的影响。沈教授说,早晚霜冻、严冬冰冻等,都会对植物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极端最低温,树木受到冰点以下的低温胁迫,发生了组织结冰胁变进而造成伤害。而极端最高温可达45-65℃,使植物受热胁迫伤害。大多数植物生存的极限温度为45-55℃。在暖冬背景下,气温高、降水少,植物蒸腾失水多。降水量与气温比值连续下降,小于阈值时,产生旱害半岛官网,影响植物生长。对此,沈教授警示说,在生产上应选用耐寒的树种或种源,对低温敏感的树木应种植在背风向阳的地方,避免冬天寒风直吹,并采取各种防寒措施。
土壤也是影响植物健康的要素之一。沈教授进一步指出,土壤厚度的影响是其中之一。北京石质山区的土层薄,保水保肥能力差,肥力不足,根系生长受限影响植物生长存活。土壤物理性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土壤质地如是黏土,则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沙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地面硬化、土壤含有建筑垃圾,也会影响植物的通气透水。再比如土壤PH值,松科树种适合在酸性土壤生长。而槐树、侧柏等则适合在微碱性土壤生长。除此之外,还有土壤含水量。干旱使树木体失去水分平衡,导致叶发黄、脱落、枯稍,可溶性糖、氨基酸等物质增加半岛官网,从而引发病虫害。
据沈教授解释,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是否能够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需求的能力,包括土壤物理性能、微生物状况、有机或无机营养含量等。
沈教授认为,为了保证植物健康生长,在造林前一定要整地。对过酸、过碱、紧实度过高、过度贫瘠、含有建筑垃圾的土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包括土壤物理性能、微生物状况、有机或无机营养含量等。要使土壤能够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等要素需求。
沈教授强调,城乡绿化的战略目标是要实现3个转变。一是要从过去的以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绿化率等数字指标,向以森林结构合理、种间关系和谐、植物健康、森林生态效益显著、森林景观优美的质量指标为主的转变。二是工作内容,要从过去的造林为主,向重视植物造景的园艺化及抚育、养护为主的转变。三是保障树木健康的周期,要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向贯穿树木全生命周期和园林绿化全过程的 转变。
沈教授指出,要从森林培育及城乡绿化的规划阶段开始,一直到种苗选择、良种壮苗培育、林分结构、混交方式、种植技术、密度管理、日常养护各环节,都融入树木健康的理念,全面实施树木健康战略。
沈教授说,对不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外来树种要逐步用乡土树种替换。逐步改造人工林的结构和配置,形成混交、异龄、乔+灌+草结合的近自然城市森林,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疏伐,对城区园林进行园艺化改造。
沈教授认为,为了提升绿化质量、保障树木健康,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对不同层次林业技术人才开展理论和技能培训,形成一支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实操技能的专业队伍。科技顾问、技术员、防治员及植物健康状况分析员等队伍,都要加紧建设。
沈教授建议,要聘请高校、科研院所、基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工作者进入专家库,开发面向生产实际问题的专家系统,以满足基层防治员、技术员及一线生产人员的线上线下问诊。
沈教授说,要将遥感技术、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应用到植物健康监测、预报和防控的实际工作中,提高植物健康维护的效率。可在现有气象监测点上增加植物叶色、叶量、新稍长度、有无枯死枝、病虫害等参数,防治员要加强地面巡查。
沈教授认为,保障树木健康是促进城乡绿化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树木健康质量上来,使绿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